曹国安(1900—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 原名于德俊,字哲名,曾用名于学韬,东北抗日联军战士。1900年12月17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两个姐姐、六个哥哥。 母亲早逝,在姐姐们的照料下长大。五、六岁就开始随同一些小伙伴给地主放猪。1913年读私塾,1...[详细]
曹炳(1900—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433团团长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毕天民(1900-1959)教授。黑龙江桦川人。1925年起,先后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剑桥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学习,1932年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6年入日本京教帝国大学研究室进修。1937年回国。曾任辽宁医学院副教授,齐鲁大学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第...[详细]
比里·帕侬荣(PridiPhanomyong,中文名陈家乐,1900年5月11日-1983年5月2日)又称銮巴立。泰国政治家,泰国总理。 1900年帕侬荣出生于泰国古都阿瑜陀耶城,父亲是个华裔商人,祖籍广东澄海上华镇下陈村,而母亲是暹罗人。1920年到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间...[详细]
朱惺公(1900~1939),字松庐,丹阳吕城镇人。少时聪敏好学。后在辍学经商中,仍抽空进修,因而文思大进,渐有文名,先后在杭州《浙江商报》、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大美晚报》副刊。多次发表文章,抨击汪精卫等汉奸投敌-罪行。因此,汪特以“将被国法宣判死刑”等语进行恫吓。...[详细]
张忠中 官村 1900—1976。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同学。在杜聿明的部队从军27年,从见习排长一路凭军功提升到少将代师长。1948年我军在凤凰山包围国民党军,即电影《南征北战》反映的战役。张忠中的国民党暂编12师驻守陇海铁路,接到增援凤凰山的军令,马上奔向救援,正好进入解放军的包围圈,全...[详细]
章之汶(1900~1982),字鲁泉,来安县相官乡板桥村人。幼时读书,18 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农学院。求学期间,在美国植棉专家郭仁凤教授指导下,用中棉育成“百万华棉”新品种,开创了在我国以中棉作亲本培育成功优良品种的先例,一举成为全院学生中之佼佼者。民国11 年(1922 年),他毕业后...[详细]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 曾就读于六里浦东中学的张闻天,1900年8月生于浦东一个农民家庭。就学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1924年张闻天旅美回国,在“五卅”-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详细]
张厉生,原名张维新,又名绍武,字兴月,1900年出生于乐亭县三合庄乡三合庄村。幼年时家境贫寒,其父张绳武为家庭生计,弃农去东北公主岭,于乐亭 冯哨母应母海岳所开办商号天合盛习商,经过几年相处,与母海岳结成莫逆之交。母海岳将其外甥女许配张厉生为妻(未婚病故),又将其女嫁与张厉生之弟张敬新 为妻,两...[详细]
张君嵩(1900年—1948年),别名岳宗,北海营盘镇人。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参加过粤北会战、淞沪会战、福建事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抗战胜利后任第八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8年7月死后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经历历史事件: 淞沪会战 (公元1937年) 相关院校: ...[详细]
张含辉(1900—1933),原名松山,字蕴山。本县赵村乡宋村人。早期革命活动家。1920年从兴平县高小毕业考入西安省立三中学习。1924年经魏野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下半年,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成为魏野畴的得力助手,在校负责 工作。同年5月,他和张秉江、高克林等...[详细]
张本禹(1900~1938),字文衷,生于巢县建麓乡洪家疃,少年时父母双亡,依靠舅舅做活糊口。后随长兄张治中参加孙中山的护-,因见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真革命的请进来,不革命者滚出去”,对军校产生兴趣和向往。通过刻苦自学,民国14 年(1925 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处...[详细]
叶文龙(1900~1928) 铺前镇田良尾村人。祖父和父亲在封建社会都在四川为官,是位官宦子弟。幼年时父亲就为他专聘家庭教师,受到良好的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随父返回故乡。后来父亲受聘为琼崖中学(现琼台师范学校)国文教员,随父读书,成绩优异。性格好动,天资聪颖,对新鲜事物非常...[详细]
杨溥泉(1900~1927),原名本祖,号宗尧,又名文渊,六安县陵波人。幼时家贫,从读于苏埠镇六安名儒张侍臣。民国5 年(1916 年),虽年仅17 岁,但老成持重,离乡到六安县汪神庙独立开办塾馆。因其治学严谨,不以学俸为重而名传乡里,慕名从读者不绝。 民国9 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详细]
杨国材(1900—1939年) 杨国材,亦作国才,乳名杨毛,徐泾乡光联村杨家巷人,革命烈士。自幼务农,成年后兼营小型碾米厂。以豪爽侠义,深得群众信赖。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武装,活动于七宝以西、杜家巷以东、虹桥路以南及机场周围地区。民国27年(1938年)春...[详细]
杨潮,又名杨廉政,号九寰,笔名羊枣、潮水、易卓,潮声、杨丹荪,1900年5月8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州城(今仙桃市沔城镇)一个封建大家庭。杨潮兄妹10人,他排行第四,自幼与六妹杨刚(著名女记者)在家读塾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14年随父杨会康赴京求学,考入留美预备学校——北京清华学校。 ...[详细]
许士骐(1900~1993)歙县县城人,教育家,书画家,九三学社成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教南京晓庄师范和重庆育才学校。30 年代留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又去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建筑系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育系教授。陶行知逝世后,创办歙...[详细]
谢则才(1900~1936),原居祁门南乡谢家(今属祁红乡),后因家贫迁居舍会山,住草棚,以垦荒采药糊口。不久父、妻相继亡故,遂入赘孀妇郑氏,一肩挑两家,祖孙三代十口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压迫、寻求生路,他加入青、红帮分支组织“0水”,被推为头目,劫富济贫,穷人尊称其为“谢长子”。 民国2...[详细]
谢南山(1900-1971) 谢南山,名国勋,字也荣,扶锡乡扶锡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生。从小聪明好学,喜诗文、书法,因家贫,在本乡设馆授徒。 民国l5年(1926)冬,湖南农民动蓬勃兴起,谢南山、唐玉华、刘贤松等在上级支持下,发起组织扶锡农民协会,谢南山被选任为农会主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