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1900-1970)湖北黄陂人。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在中共黄陂县委做交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冈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政治委员,第25军73师政治委员,第31军政治委员,川陕省军区司令员,第四军政治委员,...[详细]
游元贞,别名鲁诣,南平县(今南平市)王台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幼时读私塾,后在南平闽北中学高中毕业,考入福建法政学院。毕业后,任国民党南平县党部执行委员、福建省议会议员。民国32~36年(1943~1947)任国民党南平县党部书记长。民国36年,国民党“行宪国大”代表选举,游元贞...[详细]
殷希彭(1900年-1974年),河北省安国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主任教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第一...[详细]
叶彩菊(1900~1988),东平车盘村人,为陈贵芳的母亲。在革命战争年代投身人民革命事业,多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被誉为革命老妈妈。 叶彩菊出生在一个隐居山野的穷书生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勤劳能干,意志坚强,爱憎分明。1928年后,东平一带为建松政苏区的中心,农-动风起云涌,叶彩菊一家都投入...[详细]
杨子和 (1900-1971),原名杨清雅,润镇乡王家沟村人。1939年迁居大店乡马家坡。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创建马家坡农业互助组,同年创建红星初级农业合作社。历任互助组长、社主任、大队长、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科学种田、植树造林,实现了村“前山米粮山,后山花果山,”粮食连年...[详细]
杨之华(1900—1973),又名杏花、文君、杜宁,浙江省萧山光明乡三岔路村人。“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使杨之华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军阀统治的 和社会的黑暗,在《星期评论》等刊物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投身于杭州新文化运动的洪流。1920年6月《星期评论》停刊后,她回到家乡萧山。不久,便...[详细]
杨显 (1900~1975),字耀亭,夕阳村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将军衔。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团上校团长,国民党军二十七师师长,后调入甘肃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1947年9月,当选“国大”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大会议”。1948年任国民党陕西保安司令,陕西省政府代主席...[详细]
杨峻德 原名克宽,又名杨适、杨实,建瓯吉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幼年笃志好学,有“杨占魁”之名。他关心时局,立志报国,以“克明峻德”自励,改名杨峻德。“五四”运动时,在建瓯省立第五中学就读,被推为建瓯 会主席,领导建瓯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民国10年(1921年),考入中国大...[详细]
严楚江(1900~1978年),字君白,上海崇明人。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学院。民国1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21年回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理学院院长等职。1953年起任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写...[详细]
许友超(1900~1963年),晋江龙湖檀林村人。4岁时,其父在菲律宾(经营小商)逝世,家境贫穷,靠其母从事女红糊口。稍长,入本村私塾读书。宣统三年(1911年),随叔父赴菲律宾入圣马拉书院学习英文。毕业后襄助叔父经营义隆木厂,工作之余,仍勤奋学习。民国14年(1925年),任义隆木厂经理。民国...[详细]
徐经济(1900~1951)字子材。陕西临潼人。早年毕业于三原工职学校,以爱好体育投考金陵南通体育学校。1924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生第四队学习,加入国民党。毕业留校学习飞行。1925年到驻河南的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督办公署手 营排长、连长、营长。国民军第二军失败后回陕,在冯之明...[详细]
谢树英(1900~1988) 号济生,安康县流水店人。其父谢恩绶,是清末地方名士,见国力日衰,督子女力研科学、发展实业,谋求救国之道。谢树英秉承父教,早年就读于北兆一中,在高等法文专修馆毕业,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1920年11月,由华法教育会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赴法船上结识周恩来,对周...[详细]
谢丹籍,字仲文、鸿经,屏南县代溪乡谢厝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谢家数世操医业,迄之已六传。 丹籍幼受家学,16岁时负笈跋涉于四坪村九峰寺,就学于韦凤庭学馆。 民国8年(1919年),因家道日衰,丹籍遂弃儒学改承祖业从医。早晚攻读张仲景、陈修园的医书。一部《医宗金鉴》常置案...[详细]
谢岐(1900~1928年),一名鸣岐,字怀西,贵州习水县(今赤水市官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民国12年(1923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民国1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 民国1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闽。11月,占领泉州。12月,谢岐任兴泉永政治监察...[详细]
夏析藩(1900~1932) 绕溪河岩峰包人。民国十八年(1929)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其家乡居民,以庞、靳、刘、夏4姓为大族,族间常有武力争斗。夏析藩回乡后,组织各姓联合抗匪,缓和了矛盾。后又受乡绅推举组建民团。二十年(1931),夏析藩担任高滩大刀会指挥,参与了驱韩斗争。事平后,受新驻防...[详细]
吴玉德(1900~1985年),字子美,龙山人。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教育、英语,兼通日、法文。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成后回国,历任省立第八中学(漳州一中前身)校长、南平公立中学校长、私立厦门大同中学教员、龙溪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视导员、省立建瓯师范校长、省立龙岩高级中学...[详细]
吴印禅(1900~1959) 吴印禅,江苏沐阳人。早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民国17年(1928)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系任教。民国23年由校长邹鲁派赴德国柏林植物园及植物博物馆学习,在著名教授L.Diels的指导下研究中国植物。翌年夏曾到苏联参观访问。 民国29年(1940)回国,继续在...[详细]
海军后勤部原副政委、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吴西出生于广西扶绥县一个贫苦的壮族农民家庭,1925年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政治指导员、政治协理员、组织干事、俱乐部主任、科长等职,参加了广西龙州起义,后随部队远征,参加了广西长安镇、广东梅花村等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详细]
吴暾 (1900~1988) 吴暾,字旭初,连城县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长汀(今连城)宣和吴家坊。自幼聪明好学,7岁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民国2年(1913)考入汀州府(长汀)福建省立第七中学就读。民国6年,吴暾在福州学工时,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触发自己对国家积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