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1898~1948),原名王云奇,号雨山,圈头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保定同仁中学教师、庶务主任、固安县教育局长、督学、简易师范学校校长、新城县辛立庄完小高级教员,华北民众自卫军军政学校校长、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新城县抗日政府县长、冀中区第十专署财政科科长、二联县县长、二联县“-...[详细]
王平之(1898—1960),原名国本,学名笑竞,乳名阿炳。原籍上虞,父王湘源于清末移居嘉兴新塍竹园兜(今郊区高照乡),有租田二三百亩。平之青少年时代受孙中山的-影响,思想进步,更名王平之,含平均地权,倾向革命之意。1920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考入杭州之江大学,肄业后回家务农。这一时期,平之在...[详细]
王季欢(1898—1936),名修,字季欢,又号杨弇、云蓝,长兴雉城镇人。1920年,在北洋政府任财政部佥事,夫人温匋偕至北京居住。伉俪咸喜藏书,公余至琉璃厂隆福寺,搜求善本书籍,旁及钟鼎甲骨,盈屋充栋。其时家中匮乏,温匋即使典当,亦毫不吝惜。见有善本,而力不及购买者,则借回连夜抄写。见明以前残...[详细]
唐公宪(1898—1938),又名政,字海潮,学名伯宣,遂昌梭溪乡庄后村人。1920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任杭州学生联合会评议部议长,与宣中华等领导“一师风潮”。次年任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理事长,并兼任中华民国全国学生联合会评议员。同年夏,应沈定一邀,在萧山县衙前筹办农村小学,参与衙前农民协...[详细]
孙瑞芹 (1898—1971) 孙瑞芹又名孙颂鲁,城内人,著名新闻、翻译工作者。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律系,同时自学英文写作。1920年毕业,任《华北明星报》新闻翻译。后因不堪受外国主编训斥,辞职进中美通讯社。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派调查团赴东北调查,孙为平津报界5名陪同人员之...[详细]
孙烈(1898~1932),壮族。又名孙斌,号祝三。大道乡大道街人。其人骄横粗暴,嗜色好, ,不安于学,中学未毕业,即赴广东依附任旅长的表哥潘甘霖,后入广东韶关陆军学堂,未毕业投粤军任职,以其胆略和身先士卒,有“青龙胆”绰号。 孙早在粤军任营长时,欲篡夺团长职,被扣押查办。释放回家不久,投旧...[详细]
孙发力 (1898~1935) 孙发力,号勉吾,化名可夫,浏阳县文家市老山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他毕业于长沙广益中学后与同乡学友陈绍常等赴京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20年春与李维汉、李富春、肖三、陈赞周、蔡畅、向警予、陈绍常等20余人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由陈赞周、陈绍...[详细]
粟传亮(1898—1983年),中峰乡龙溪村人。因家境贫寒,幼年佣工,以打铁为业颇有制铁技艺。 民国23年(1934年)腊月,中央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境内。大军过后,一日粟传亮打铁回家,途中见一负伤红军战士卧于路旁树下,铁匠趁四周无人,急将他背起,走了三、四里路,将其藏于长年荒芜的草堆里,找来...[详细]
舒适存(1898~1989),平江县瓮江镇人。民国6年入伍当兵,南北混战,无役不从。21年任南昌行营少将参议。27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师参谋长,参加台儿庄会战,力主改变统帅部集中兵力于临城的命令,改为沿运河布防,得以确保徐州和台儿庄大捷。28年任国军荣誉第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进攻昆仑关之敌,夜袭...[详细]
邵百昌字筱珊,湖北黄冈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10日生于县城近郊一农家。幼时的他读过几年私塾。7岁那年考进武昌南路小学。后以优秀成绩进入武昌高等学堂。他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曾因传阅革命党人出版的《革命军》《东方醒狮周刊》等进步书刊而受过学堂监督的处分。1911年7月,经革命党人杜武库介...[详细]
彭菊生( 1898~1970) 字绍鲲,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先从湘剧“永春堂”李葆生、师葆云习胡琴,后从昆曲艺人邱某学吹笙,造诣皆深,被誉为二十年代湘剧界“二把半胡琴”之一。其操琴的特点足腕力刚柔相济,为演员包腔包调,丝丝人扣,使演员腔调美化,唱得舒展,达到卢情并茂的效果。中...[详细]
彭家煌(1898~1933),字蕴生,号韫松,又名介黄,笔名芳草、韦公、岛西,今汨罗市铜盆乡人。1917年入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0年秋毕业。任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并在北大听课。1924年,只身赴上海,在中华书局《小朋友》杂志任;次年转入商务印书馆,任《小说月报》、《教育杂志》、《...[详细]
潘君柱(1898~1948),灵山县新圩镇渌水村人,家贫务农。1942年后,在共产党员潘君耀、覃家桓等宣传教育下,懂得了抗日救国道理,后来担任中共地下组织的交通站长。1945年2月, 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后,他积极支持革命。有部队进村或驻咸水麓时,所需要的粮食、油盐、蔬菜和日用品等,他均积极筹集...[详细]
欧阳翥 (1898~1954) 欧阳翥,字铁翘,别号天骄,长沙县长湖洲陈家湾(今属望城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再人东南大学攻读心理和动物学,192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1929年去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动物系研究神经...[详细]
宁可风(1898~1952),灵山县三海镇司马塘村人。是中华民国时期颇有政声的灵山、合浦、钦县县长,解放初的灵山县人民政府顾问。 宁可风毕业于广东大学高师系。他移风易俗,结婚登报而不办酒席,父亲去世也不做斋。 青年时从军,曾任粤军十一军某部政训处主任。民国15年(1926年) 6月,陈铭...[详细]
聂复明(1898~1930)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五四”运动爆发,受先进思潮影响,结识毛泽东等人。1923年经毛泽东介绍到安源煤矿工人子弟学校任教,井加入共产党。1925年回长沙任《湖南民报》庶务。次年,以长沙总工会代表身份参加湖南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后在家乡开展农运。19...[详细]
莫花棉(1898-1945),壮族,河池六甲镇木律村人,她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略通武艺,能吃苦耐劳。会壮、汉、客家等多种语言,擅长交往,见多识广。嫁到菜洞村韦家,除种地外,还靠贩卖烟叶、生姜等度日。 1944年秋,日军侵逼桂西,她目睹铁路线上成千上万的沦陷区难民露宿风餐的悲惨情景,决心武装自...[详细]
马杏田(1898~1988) 著名武术摔跤家。又名啸亮,山东济南历城人。30年代到南京,定居于汉中新村1号,开牛羊肉馆。民国26年,日军侵占南京时,马杏田已是南京小有名气的摔跤手,并收了不少徒弟,他时常带徒弟在新街口摊贩市场(今金陵饭店附近)摔跤习武,引起日本兵的注意,多次提出要与马摔跤比武。民...[详细]
马平民(1898~1946),陕西永寿人。民国2年(1913年)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工丑角,受业于秦腔名丑聂金铭(艺名聂大少)。聪敏好学,纱帽丑、方巾丑、草笠丑、斜衣丑及丑旦、时装丑样样娴熟, 出众。民国10年(1921年)在武汉演出时,被推崇为“易俗六君子”之一。民国11年(1932年)随社去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