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文(1898年-1937年11月),号靖远,河南省人,813淞沪会战时任陆军108师322旅旅长,于11月初与日军于苏州河一带激战,起初-连捷,然日军不断增援,并夹以优势火力不断进攻,守军渐感不支,刘启文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与日军进行肉搏,不幸于激战中殉国,年39岁。 刘启文1899年生于...[详细]
林育南(1898年—1931年2月7日),中国革命烈士。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早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5年,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 早期经历 1917年10月,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1918年5...[详细]
林英灿,字子文,湖北省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1898年生,自幼喜好读书,刻苦自勉。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帝国主义横行霸道,加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军力不整,难以御敌保国,于是立下了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救国救民的志向。 投笔从戎 林英灿于是投笔从戎,考入了当时保定...[详细]
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112师副师长。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自幼喜读诗书并练得一手好字,精于书法,长大后抱着从军革弊、富国强兵的愿望,投笔从戎,1926年冬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考...[详细]
李康年(1898~1964),曾用名李良康、李左之。浙江宁波鄞县人。父李国盘系清末秀才。李自幼从父课读,文章书法有成。民国10年(1921年),进宁波棉业交易所任秘书。民国18年,在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任总务科长。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受民众爱国抗日、-运动的影响,建议并取得方液仙的支持,联络...[详细]
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后迁居到山东省武定(无棣县佘家巷乡李官庄)。李老先生生前极欲携全家回乡省亲并献蕊演出未果。1991年病逝于北京。 七岁 入长春科班学艺,后从陆华云(小生)、谭春仲、姚增禄等学武...[详细]
李和鸣(1898——1934)李鸣珂之妻,河东镇人,红军被服厂教导员。 李和鸣原为李鸣珂表姐,娘家姓赵,其父为清末秀才。李和鸣从小跟着父亲读过书,知书识礼,端庄贤淑,嫁到李家后,夫妻情深意笃,真可谓鸾凤和鸣。李鸣珂接受了革命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李和鸣受丈夫影响,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详细]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原名粱梦瑞,市城区黄堡镇梁家原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军抗日爱国将领。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担任国民军营长的梁希贤积极主张抗战,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领全营官兵参加了“淞沪抗日保卫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梁希贤身负重伤,被送往后方医...[详细]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陆军上将(死后追授)。酷爱读书、持身以正、治军严明。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8年的小学国语课本中就有“中国第一个军长”的题目描写他。 ...[详细]
韩炳宸(1898—1939),字星坦,金乡镇高庄人。 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行伍出身。历任国民党山东即墨县民团大队长、副旅长、保安副司令,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年11月9日,奉命率部狙击从平掖等地进犯莱阳的日军,在莱阳西部竞庄与敌展开激战,血战中腹部中弹,壮烈殉国。 2...[详细]
高致嵩(1898—1937),广西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详细]
常振芳(1898—1979) 回族。山东省冠县人。武术家。1930年入南京中央国术馆进修,后被冯玉祥将军聘为武术教官。1950年赴京。 曾任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整理出版《四路查拳》《1—3路查拳》等资料著作。 常振芳自幼酷爱武术,苦练不辍,深得张其维老师的器重,自少年时就以武艺超群而文明遐迩,...[详细]
蔡叔厚(1898~1971年)原名肃候,又名绍敦。浙江诸暨人,生于天津。民国10年(1921年),留学日本习电机专业。民国13年,在沪创办绍敦电机公司。为人正直仗义,有“小孟尝”之称,常掩护中共人士。民国16年12月,加入中共。民国18年,调中共中央特科。迁公司至福煦路403号(今延安中路369...[详细]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详细]
朱毅先(1898-1939)河南襄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步兵学校校官研究班。第1战区第7游击纵队少将副司令。 奉令于河南新乡阻敌。中弹,左右劝退,朱曰:“此正我杀敌报国之时,不可复失!”三月二十一日于激战时再次中弹殉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详细]
朱秀早(1898.11—1942.9),名奕南。修水县水源乡人。 秀早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四出生于水源一贫苦人家,祖上靠租种地主田亩为生。秀早成人后加入农民协会,与本村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一同参加当地打土豪斗劣绅斗争。 1928年秋,红五军到达修水后,县区乡建立苏维埃政权,赤卫队、游击队...[详细]
竹均之(1898—1961),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东乡仁村人。1916年,从嵊县芝山高等小学考入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国民党投身国民革命。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建德最早的中共党员。11月,中共杭州独立支部决定竹均之为严州的通讯员。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竹均之先后发展童...[详细]
张雅韵(1898—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新编15师44团团长.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四川成都人。早年入川军,曾任炮兵营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出川抗日。 川康边务督办署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川康绥靖公署教导队总队长、四川省农村合作指导人员训练所中队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详细]
张绪昌,乳名秋娃,1898年3月2日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县清明山下的寺峪口村。父亲张生茂一生务农,为人正直忠厚。母亲理家有道,家境虽然不富裕,但还能维持温饱。张绪昌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本村韦陀庙私塾读书六年,后一直在家务农。上小学时,他就成了小孩头。韦陀庙里几十个学生都跟着他成天练功,制作了不少木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