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云(1898—1969)女。嘉祥县黄垓乡丁垓村人。1937年随夫带子逃荒到荣成县。不久丈夫病故,孤儿寡母,全靠讨饭度日。1945年,带子回到原籍丁垓村,担任妇救会主任。 1946年2月送独子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地方部队。同年10月,其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任班长,在1947年8月一次战斗中牺牲...[详细]
徐腾蛟(1898—1933)字孟章。郯城县胜利乡徐圈子(今南刘宅子)村人。自幼上学。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村党支部书记。1933年春为苍山-筹集0弹药, 将自家的100余亩田地和其他物品变卖。苍山暴 动时任“中国工农红军郯城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失败后,为继续秘密建立工农武装,又...[详细]
辛葭舟 (1898—1966)又名辛在湄、郝伊人。章丘县辛寨乡辛寨村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历任江苏淮安关分关主任,山东省建设厅及财政厅科员、 视察员,山东官钱局潍县、滕县分局局长 。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财委会委员、贸易局长,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山东省支前委员...[详细]
谢觐虞(1898~1936) 号子楠、字玉岑。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年丧偶后,别署孤鸾。早年以弟子兼女婿从钱名山读书于东门寄园(今天宁区境内),曾执教于温州第十中学、上海南洋中学。20世纪30年代结识著名书画大师张大千,过从甚密,大千作画,玉岑题诗,一时传为美谈。中年以诗词知...[详细]
谢翰华,海南万宁县和乐(今万宁市龙滚)田头村人。少时聪明伶俐,头脑灵活。1898年出生,由于家庭贫困,他十四五岁时便随村里同族伯父赴南洋谋求生计。在新加坡,谢翰华白天给资本家打工,晚上主动与略通文墨、思想进步的老乡接触,补习文化,开始阅读一些革命书籍和进步刊物,思想逐渐倾向民主革命,并广泛结...[详细]
肖瑞英(1898—1947)淄川县藏梓窝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乡人。淄博矿区早期革命者之一。1925年夏,参加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1937年11月,参加抗日游击小组。1938年春,任村职工抗日联合会主任和双沟乡职工抗日联合会副主任。7月,领导300多名群众,毁坏张博铁路肖庄至王母山全部路段,...[详细]
吴克明(1898—1977)青州市益都镇偶园街人。早年丧父,家贫,得基督教会资助,就读于教会学校。1913年在青州崇实中学毕业。1919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毕业。“五四”运动期间,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同学进行爱国活动。1920年春至1922年冬,留校在化学系任教。1923年秋,任山...[详细]
王佐,又名王云辉。1898年出生于江西省井冈山市下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计所迫,学了3年裁缝。1922年,王佐参加了朱孔阳的绿林武装,同年夏天,自己拉起一支队伍,自称营长,独树“劫富济贫”的旗号,并与朱孔阳分道扬镳。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湘赣边界的工农运动也蓬勃兴起,王佐接受...[详细]
王象午(1898—1941)又名象舞,字生。诸城县(今为市)人。1920年在济南工专读书时,参与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为中共济南地方支部成员。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详细]
王捷臣(1898—1983) 平度人。1935年到印度尼西亚经商。在印尼期间,积极参加华侨爱国团体声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1953年回国。1956年与其他爱国华侨一起,捐款在平度修建了华侨中学。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二、四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委,第三...[详细]
王洪章(1898~1944),建湖县建阳镇人。烈士。自幼爱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盐城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参加了六区洗穆乡自卫队。建阳立县后,被任命为湖丰乡民兵中队长。他还动员子侄、儿媳等人参加乡民兵中队。该中队21名战士,王氏家族成员几乎占了一半,时有“王家将,父子兵”之称。民国30年(194...[详细]
王公护(1898~1943),黎族,元门乡暗村人。白沙起义前是元门峒著名的“奥雅”。白沙起义时是一区方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只好分家居住。分家时,他除了得1亩地外,没有别的财产。2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定居暗村。在左邻右舍和亲人的帮助...[详细]
唐庆诒(1898—1986),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25年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他是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先生的长子,其授课方式与众不同:通常先简单复习上次课内容,再指定一位同学朗读新课,然后由他对课文中的修辞句法等进行分析;有时先进行讨论和提问,最后由他进行总结...[详细]
孙亚诚(1898—1964)东平县徐庄人。原为国民党员,曾任国民党县农民协会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17日,东平县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官员逃走。他和中共县工委书记强仁普一起组织抗日武装,任五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团长。 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先后担...[详细]
孙笃丞(1898—1965)名培厚。祖籍济宁,后迁居曲阜城里五马祠街。幼读私塾6年, 后从父命辍学经商,在自家开设的福玉号杂货店学生意。1926年,济宁玉堂酱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生意日渐萧条,他受族人之托,接任总经理。上任后,他注重发挥老字号和名牌产品的社会影响,以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占领市...[详细]
宋幼准(1898—1977)郯城县港上村人。1927年加入国民党。1930年任郯城县三小校长时以国民党员身份掩护共产党人刘之言开展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共临郯县委就设在他任校长的第三小学内。1941年后任鲁南专署粮食科科长、滋阳县县长、尼山专署副专员等职。解放战争中,他的次子被...[详细]
提起宋棐卿,现今的中青年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和抵羊牌毛线,可能知晓的人很多。 宋棐卿(1898年-1955年)是山东益都(现青州市)县人。他自6岁起在家乡上小学,1912年到上海读初中,1914年在北平读高中。自1917年起,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上学。1920年...[详细]
茹兴礼(1898—1960)济宁县(今任城区)茹行村人。南路山东琴书创始人之一。少年家贫,为人牧牛,空余时间学唱琴书。后拜师学唱。18岁开始赶集说书,22岁在济宁设棚演唱,创“殷、贺、茹门”。1954年加入泰安曲艺队。1957年参加山东曲艺会演,获“老艺人纪念奖”,受到全国曲协的高度评价。 ...[详细]
任国桢(1898—1931)原名鸿锡,字子卿,又作子清,曾用名国藩,化名刘子厚。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出生于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受共产党派遣回到沈阳(旧称奉天),从事建党工作。1925年8月,建立了中共奉天第一个党支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