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盛(1898~1977年) 建阳小湖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7岁为逃避抓丁,藏身于深山草寮中。新中国成立后,他离开草寮,积极投身土改运动。1951年,村里组建互助组,开展农业劳动互助,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当选为组长,后又被选为初级社社长。1955年,他倡议垦荒种茶,套种耐...[详细]
黄乾钟(1898~1942),生于高坑(今国强乡)霄岭内学村,幼时丧父母,因生活所迫,兄长将其卖给蔡田村黄镇为子。1936年,乾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卢炎在高坑片仔村开展工作。为壮大革命力量,乾钟在家办起地下兵工厂,制造0支援游击队。1939年11月,因反动分子告密,0和...[详细]
黄光锐(1898~1985) 黄光锐,广东台山人。童年时即被带往美国旅居,在旧金山-街的小学就学。民国9年(1920)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后,派杨仙逸赴美国选16名华侨子弟入旧金山城郊的初级飞行学校学习,黄为其中之一。一年后黄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的主要技师。 民国1...[详细]
和维基(1898.7-1973.3) 和维基,字培之,呼兰方台乡大方台村人。省立中学毕业,后到北京高师养成班学习,1920年毕业回呼兰,历任小学校长、教育社社长、民众教育馆馆长、呼兰民教科科长、呼兰师范和职工干部学校副校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宣传行列,成立"...[详细]
何赤华,原名何景晖,诸暨阮市何家山头人。1918年初,考入绍兴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和随后的“一师风潮”中,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行列,先后发起成立绍兴学生联合会、绍兴工人联合会等组织,开展--、检查日货、发电声援等爱国活动,成为“五四”时期绍兴-领袖。1922年,五师毕业后回诸暨,被聘...[详细]
韩乐然 (1898-1947),原名韩光宇。朝鲜族。吉林省延边县人。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20年去上海,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3年底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被派回东北工作,先到奉天创办了私立美术学校,以教授美术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并与梅佛光一起组织了启明学社,为国...[详细]
桂超亚(1898~1960) 原名雨融,字卓然,本县汤坪乡人。 祖籍江西德安县,曾于湖北黄梅县安家落户。远祖高敏,参加川陕鄂白莲教农民起义,失败后携子复万逃隐秦岭深山后,落户宁陕县汤坪乡汤坪沟小廖家山,佃农为业。复万继业移居汤坪乡小沟口西庄。长孙光兴考取贡生,教书乡里数十年,晚年,得受平...[详细]
傅杰三(1898~1968.9.10),名英才,字杰三,商南县白玉区毕家湾水沟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于北京平民大学预料,时值军阀混战,兵匪祸结,其家产也遭到破坏,因之他无意继续求学,也不愿从事政治活动,回到家乡办慈善事业。 民国二十年(1931),傅杰三受张德彦等人影响,在毕家湾、...[详细]
福尔曼(1898~1978)全名哈里逊·福尔曼。美国人。1930年首次来中国,三次前往令世人望而却步的西藏高原采访,于1935年出版了《被禁止通行的西藏》一书,从而成为美国有名的探险家、摄影家和战地记者。受埃德加·斯诺的影响,他对“红星高照”的中国西北地区极为向往。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第一次...[详细]
范友堂(1898~1952) 又名范纪勋。石泉县城西沙河人。父亲范大正(字直卿),清秀才。兄弟5人,范友堂排行第三。 民国四年(1915),范友堂就读于石泉县高等小学校。九年(1920)夏,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上学。十一年(1922),又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备科学习,两年后,升入本科经济系...[详细]
方君璧 (1898~1986年) 女,闽县人。方声洞胞妹。民国元年(1912年),随姐方君瑛等赴法国求学,喜美术,后在波尔多、巴黎学画。民国14年,随夫曾仲鸣回国,由于仲鸣与汪精卫夫妇过从甚密,君璧夫唱妇随。民国28年3月21日,君璧同仲鸣随汪精卫逃至越南河内,仲鸣遇刺而死。君璧辗转-国...[详细]
范冬如(女),省农业劳动模范,原籍浦城,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岁当童养媳,长大被卖到松溪给地主当丫头,后嫁与河东乡长江村贫农王大刚为妻。四十岁时,丈夫被抓去当兵,受折磨致死。她生活无着,只得带儿子到中峰寺当杂工。解放前夕,她已55岁。由于独生子因病死去而感到灰心失望。就在这时候,松溪...[详细]
杜芝栋(1898~1986),靖边县镇靖人。幼时家贫,未上学,靠自学粗识文字。 杜芝栋从小酷爱文娱活动,是个一听到锣鼓声便呆不住的“红火人”。二四十年代,逢年过节,他既是镇靖街秧歌队的积极组织者,又是主要演唱者。由于他平时注意向民间戏班的老艺人请教学习,加上自己在演出实践中的琢磨体会,演技逐...[详细]
杜定友(1898~1967) 杜定友,广东南海人,出生于上海。初名定有,求学时改名定友,笔名丁右等。11岁进学堂,因家庭困难,时读时辍。后考入上海工业学校(即南洋大学前身,今之上海交通大学)附小及附中。中学毕业,以成绩优良于民国7年(1918)被校方派往菲律宾大学入读图书馆学系。民国9年被授...[详细]
董成南 (1898~1931) 董成南又名董友炎,字弼臣。连城县南门大桥下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父亲董水源,在城西四角井开设豆腐酒店,终年辛勤劳累维持一家10口生活。 成南自幼勤劳聪敏,父亲省吃俭用送成南上学,成南理解父亲的苦心,入学后刻苦攻读,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父...[详细]
陈兰生(1898~1969),字敬存,笔名公弢,岐岭乡霞山村人。出生数月,父亲去世,家境日艰,但他自幼一心向学,勤习不辍,终于在亲友资助下修完福建省立九中学业。嗣后在厦门一家报馆做英文翻译,20岁,赴南洋谋生。从马来亚飘泊到缅甸,先供职教育界,不久被聘为《仰光日报》。从此便在该报工作,直到日军侵...[详细]
蔡竹禅(1898年—1966年),又名蔡大勋,漳州城区人。年少时攻读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受实业救国的影响,弃学从商。民国5年(1916年),进笃诚赐记参行当学徒,他聪明勤快,深得笃诚赐记老板陈智君的赏识。陈智君在民国8年到福州任省财政厅长,便带他到福州当税务征收员。民国10年,陈智君离职,蔡也...[详细]
鲍亮声(1898~1970) 本县马蹄沟镇满堂沟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娴熟农耕,以种田高产闻名乡里,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更加积极努力,早起贪黑,辛勤耕耘,连年增产,且踊跃交送公粮。1943年,绥西办事处奖给他枣红马一匹,同年11月,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详细]
周予同(1898—1981),原名毓懋,学名蘧,字予同、豫桐,笔名天行,瑞安人。瑞安中学毕业后,1916年以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五四运动前夕,和同学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进行“工读主义”实验。五四运动起,以高师学生代表身份,参加火烧赵家楼的斗争;次年与在京温籍学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