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1897~1942),男,字祚培,原名林育英、曾用名林仲丹,化名张浩、林春山、李生等。湖北黄冈人,是林彪的堂兄。 张浩于民国11年(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曾是上海杨树浦部委第一任书记。 人物简介 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赴苏...[详细]
曾钦炜(1897~1940),字紫形。清光绪二十三年生。渡江莲塘人。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民国14年与钟义谦等29人自筹资金创办“私立尚真小学校”,担任校长。他办校认真,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龙南县及邻县很多家长慕名送子女前来就读。民国15年,他又与热心教育人士一起集资创办“私立尚真师范讲习...[详细]
肖则可(1897~1968)民族工商业企业家。又名明诚。四川宜宾市人。幼时,在其父所办锅厂“跑街”。1924年创立“宝元通”商号,由于经营管理有方,1925年时,分店已遍及南溪、江安、泸县和蓉、渝、万县、嘉定等地。1935年宝元通总管理处由宜宾迁往重庆,其经营范围亦逐渐扩展,新组建了合众轮船公司...[详细]
萧俊岭(1897—1945),字秀峰,河南淮宁(今淮阳)人,国民革命军少将,师参谋长。 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围剿红军的战争。抗战爆发后,任第四军团长,不久升暂编第一师少将参谋长。1945年在河南叶县的战斗中阵亡。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详细]
王奇峰(1897-1938)字峙亭,原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大王庄。1897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出生于奉天省康平县(今属辽宁)哈拉虎梢屯的一户农民家庭。王奇峰祖辈是首批下关东的移民之一,到其父亲一代已在康平拥有了几亩田地,得以自给自足。王父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决心培养王奇峰,使他受...[详细]
王剑三,又名王剑山,号南冈,原名王鸣岐、王文凤、王毅,1897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杨园乡金光村(今属上海浦东新区杨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王小魁一辈子给人做木工,其母常年参加田间劳动。1912年,他就读于川沙县二等小学堂(现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个文静持重、成绩优良的好学生。毕业后王...[详细]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童玉民,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月十二日,即1897年3月14日,按中国传统算法,2003年已是107岁高龄了。但他仍然思维清晰,从事学术研究,与同行、亲友书信联系,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被称为中国学界之奇迹。 童玉民原名秉常,学名,为乡村教育家童春的长子。生于浒山。...[详细]
谭季缄(1897~1926),今祁东县原攸陂乡包角亭村人。民国8年(1919)由湖南省立农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在中国留日学生会暨湖南留日学生会担任领导工作。 民国14年12月被留日学生选为归国代表,为反对张作霖联日祸国回京宣传。民国15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详细]
孙选(1897-1927)江苏江阴人,广州农讲所第六届毕业生,以江苏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在江阴、无锡、常熟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历任江阴县独立支部书记、农民协会委员长,上海区委委员,无锡县总工会主席、县委书记等如。1927年11月13日被国民党杀害于无锡。 ...[详细]
孙醒东又名孙摩西,1897年9月16日生于南京市的一个木工家庭。其父及大哥、二哥均为木匠并经营过木匠铺。他从小就随父兄干木匠活,读过几年私塾,还在一家杂货店当过两年学徒。后来考入免交学费的教会学校学习。在上海三育中学读完初中及师范科后,于1924年赴美深造10年。1927年6月获波士顿依曼纽尔大...[详细]
銮披汶·颂堪陆军元帅(拼作Phibunsongkhram、Phibul Songkhram或PibulSonggram,1897年7月14日-1964年6月12日)泰国总理(1938年—1944年,1948年—1957年)1934年9月22日-1944年8月5日、1947年11月8日-1957年...[详细]
罗小彦,原名罗惠祖,1897年6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径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罗小彦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是老大。幼年时在村中读私塾,勤奋好学,后来考入东莞县塘头履耶稣教会办的学校,在宗教思想浓厚的环境熏陶下,他成了一名信仰基督教的虔诚教徒。 20年代初,罗小彦来到...[详细]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AnthonyEden,1897.6.12.—1977.1.14.),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1945年至1973年,艾登是英格兰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后来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由于...[详细]
刘家祺(1897—1981),梅江区城北镇扎田村人。 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升入东山中学后,因家贫辍学。为谋生计,到刘志陆部下当兵,历任排长、连长、中校军需长等职。后弃军从工,到上海电影影片厂做剪接工作,剪接过多部电影,其中有《火烧红莲寺》。因影业欠佳,做了数年后,由本家叔伯带到海外谋生。 ...[详细]
刘秉常(1897-1933),江西莲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 1927年,刘秉常参加革命。 1930年8月,刘秉常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9月,任中共莲花县委农工部部长。 1931年4月,刘秉常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8月,调中共湘赣临时...[详细]
刘北海(1897—1938)又名文超,生于1899年,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人。国民党陆军第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 1938年初夏,刘北海赶到昆明后,被任命为陆军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出征前,刘北海对部 队进行了紧张的整训,几乎每天都到教练场指挥练兵,亲自为战士...[详细]
林泽仁(1897~1980),威远县严陵镇人,黄埔军校兼职教官,陆军少将。 1933年9月,林泽仁任第43军第26师少将参谋处长。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变后,第43军奉命出川抗战。临行前,林泽仁写下“望儿女多读书,以为国家效力”的遗书,随即同全军官兵奔赴战场,参加上海淞沪抗战。10月17...[详细]
姜辉麟(1897~1933) 女,江苏松江(今上海松江区)人。民国13年(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由党组织调去奉贤南桥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在中共淞浦特委机关任交通,后又调至南汇新场、周浦等地从事掩护和运输传递工作。民国22年被国民党当局秘...[详细]
胡世俭(1897-1929),郴县良田胡家湾(今苏仙区)人。1922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积极投入学生-。1924年由黄静源、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入湘南学联,负责宣传工作。他积极参与三师学潮和水口山矿工潮的领导工作,负责起草-、罢工宣言等文稿,唤起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两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