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浦东新区人物

王剑三

[公元1897年-1927年,革命烈士]

王剑三为[公元1897年-1927年,革命烈士]

  王剑三,又名王剑山,号南冈,原名王鸣岐、王文凤、王毅,1897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杨园乡金光村(今属上海浦东新区杨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王小魁一辈子给人做木工,其母常年参加田间劳动。1912年,他就读于川沙县二等小学堂(现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个文静持重、成绩优良的好学生。毕业后王剑三考入松江中学,各科成绩均列前茅,半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到川沙龚家路明强小学任教。在明强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他受到各方好评,渐渐在北乡教区崭露头角。
  王剑三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激励,自感知识不足,决心深造。1917年,在亲友资助下,考入江苏省立无锡第三师范学校,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入学后,他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刻苦钻研各门功课,自学英文原版书刊,很少参加校园活动。1919年5月爆发于北京进而又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犹如在黑幕沉沉的中国大地上发出一声响亮的春雷。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王剑三逐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到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些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才有中国的出路。于是,他把进师范学校后的“文凤”这个名字改为名“毅”,号“剑山”。他对同学说︰“人缺少的就是毅力,我已觉察到,故改名为毅。”又说号“剑山”意思是要削平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他还对以前的自己作了剖析,认为过去针对时弊写写文章,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参加到实际的变革旧社会的革命斗争中去,才是吾辈应走的道路。
  1922年,王剑三毕业回到家乡,在顾家路惠北小学任教,担任高年级国文课教师,又兼任幼稚班算术课。他教学认真又有创新精神,国文课讲得生动、清晰,富有新意;算术课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来帮助讲解。他以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同学和同事的尊重,也为他在川沙教育界的工作打下了基础。1923年王剑三受聘于川沙师范讲习所,担任教务主任,这使他的活动天地更为扩大。期间,他介绍思想进步的同学周水平(即周刚直)来讲习所教国文,两人经常在一起纵论时事,探讨救国救民的道理。当时师生们生活很清苦,每天伙食由教育局的一名包饭师傅包做包送。此人经常克扣师生的伙食去逢迎上司,自己又吸鸦片,引起师生们强烈的不满。但碍于他有上层关系,只能在背后嘀咕。王剑三则理直气壮地屡次给教育局写信表示抗议,但教育局置之不理。王剑三从这件具体小事上看清了当局政治的腐败,备感腐朽的旧社会迫切需要革命,不革命更待何时!但苦于无人领导,不知从何着手。
  1924年,王剑三结识了由上海大学回到故乡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林钧,并通过林钧结识了一批共产党人,听他们讲形势分析,又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团结起来闹革命,人民才能翻身做主人。于是,他毅然投身革命,开始自觉地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培养青年走革命道路。他自己也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举国哀悼。中国共产党在悼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中,大力宣传新-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川沙师范讲习所教务主任王剑三,思想先进,追求进步,组织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会上,师生们挂起了抒发革命豪情的挽联,王剑三和周刚直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宣传“唤起民众”,“召开国民会议”等主张,宣传国共合作后的大好革命形势。川沙教育界的新气象,使广大师生和进步人士欢欣鼓舞,也使川沙封建势力受到一次强烈的震动。
  5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激起民众公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要向帝国主义讨还血债。消息传到川沙,以王剑三为首的革命者发动学生组成宣传队分赴城乡各地,报告五卅惨案-,控拆帝国主义罪行,声援上海人民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之后,又积极组织开展川沙国民外交后援会工作,进行一系列宣传、募捐活动,在川沙掀起了反帝斗争的热潮。这年夏天,王剑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活动。
  9月,为进一步壮大革命势力,王剑三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侯绍裘的指导下,在明强小学秘密成立一个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川沙县党部,王剑三任主任委员。根据中共“四大”的决议精神,王剑三通过国民党组织去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工作,明强小学成了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他们在附近各个乡镇上的小学内发展国民党员,宣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张贴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的照片;在一部分先进分子中传阅中共主办和出版的有关刊物和小册子,并通过进步的教师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率领学生到各处-,宣传工人运动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宣传中国要独立与统一,必须废除不平等条约方能达到革命的主张。那时在城厢镇以龚家路口为中心,南至王家港,北经顾家路口到徐家路口一带,-队伍张贴革命标语,沿途高呼口号,每次都吸引了大量群众围看,给军阀统治下的川沙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
  1926年春,王剑三为避免军阀政府的破孩转移上海,在共产党人林钧、侯绍裘的领导下,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参与研究浦东三县配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的方案。他还派潘星五、张平等经常往返于上海、川沙之间,联络教育界进步人士准备斗争。1927年2月,中共川沙县独立支部成立,王剑三为独支委员。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川沙独支在思想、组织、宣传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月22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23日,被定为川沙起义负责人的王剑三,根据中共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党团书记林钧的指示,率领川沙在沪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干部急速返川,准备夺取政权。当时军阀委派的县长严森已闻风而逃,警察局警佐戴翰云也渺无踪影,王剑三派黄汉魁等人收缴了警察的枪械,控制了警察局;又派张平等人接管了县政府的公款、公文。旧政府留守人员见大势已去,只好乖乖地交出了县政府大印。王剑三迅即贴出文告,宣布接管旧政权,成立川沙县临时政府,国民党县党部也公开办公。新政权随即顺利地控制了川沙全境。
  3月27日,庆祝川沙新政府成立大会在县城庙镇北门大操场召开,上川铁路职工免费送沿路群众进城开会,3万人参加了会议,群情振奋。大会主席王剑三号召全县人民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加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最后,他带领大家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到会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平时饱受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纷纷起来,向新政府、县党部揭发当地的坏人坏事,一时新政府收到近百封控告信;横沙地区恶霸地主黄兆禄迫于群众的声势逃到上海;平时作恶多端的顾路警察所长被群众戴高帽游街;地方流氓、地痞也躲避起来,不敢再横行霸道了。川沙人民第一次扬眉吐气了!
  新政府的工作一片繁忙,但有条不紊。王剑三担任新政府民政长,实际主持新政府工作。他对外接待各方人士,对内安排各项工作,协调关系等等。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为了给人民作出反封建的表率,新政府决定对专搞封建迷信欺骗人民的川沙至元堂通善台坚决予以取缔。王剑三以县党部主任名义召开民政、教育、至元堂及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会上严厉驳斥了至元堂代表的无理要求,通过了《查封取缔至元堂反动封建迷信组织》的决议。接着,县党部搬进至元堂,把神主牌位扔在一边,清除一切封建迷信陈设,使一个阴森森的封建堡垒变成了为人民伸张正义的县党部办公场所。并将霍公塘土地无条件发归民有。王剑三又亲自与川沙天主堂神父交涉,将天主堂占用的街面归还人民,拓宽成大道,使人民真正看到了新政府是处处在为人民办事的。
  新政府成立后,先后组织起三友工会、上川铁路工会、棉织业工会、店员总联合会等十多个工会组织,有会员5200余人。农村发展农协组织,仅横沙地区参加农民协会的就有5000余人,还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赶走土豪劣绅,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国民党员也发展到100多人。作为川沙地区革命领导者之一的王剑三,恨不得能长出三头六臂,为将川沙大地真正变成人民的天下做更多的工作。
  人民高兴之日,即是反动派难过之时,他们必将不顾一切倒行逆施,企图扭转历史发展方向。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脱下了革命的伪装,举起了-的屠刀,大批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革命群众在上海遭到逮捕、枪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林钧委托金学成召集奉(贤)、南(汇)、川(沙)等7县县党部代表在南市蓬莱路开会,商讨应变办法。会未开成,却被龙华警备司令部抓去20多人,并示以警告说︰对7县县党部要实行清党,如不停止活动将逮捕严办。会后,王剑三召集新政府成员商讨对策,多数同志认为︰我们是以国民党名义开展工作的,蒋介石还不至于对国民党人下手,且川沙的革命形势一旦放弃,将前功尽弃,因此主张不撤退。王剑三当即决定大家继续分头工作,一定要革命到底。
  19日,早已和川沙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的国民党反动派,由白崇禧的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出面,派一个排兵力包围了川沙县临时政府和县党部,反动军队一部分人冲进各办公室将所有文件款项统统抄去,另有一些武装人员将正在办公的工作人员押到西侧川沙师范讲习所旧址,逐一点名收押。王剑三已预感到形势的剧变,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当问到谁是王剑三时,王剑三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其余同志在他的感召下也一个个镇定自如,表现出了革命者的胆略和气节。反动派将被捕的11个人全部双手-,押往川沙城厢镇西门。王剑三一路上昂首阔步,面带笑容,频频以目光向川沙人民告别。站满街道两旁的无数群众,带着悲愤的面容,目送曾给他们带来希望的这群川沙革命的领头人远去。
  反动派将王剑三等一行押上小火轮开往南汇周浦镇,停留一宿后即解往上海枫林桥原“交涉公署”旧址。那是国民党东路前敌指挥部的秘密看守所,早已关满了从各地逮捕来的革命者。在狱中,王剑三和同志们互相鼓励,准备迎接新的考验。王剑三首先被提审,经受了一场残酷的刑讯逼供,当他被狱警拖回牢房时,早已是血肉模糊,遍体鳞伤。在敌人的酷刑面前,他严守党的机密没有吐露一个字,使敌人一无所获。26日,王剑三又一次被提审,这次他再也没有回来。当夜,王剑三在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后来,王剑三的遗体被家属领回,安葬于川沙杨园家乡。
  王剑三烈士英勇就义至今已经70多个年头了,他的英勇业绩一直被当地人民缅怀和传颂。1952年2月12日,江苏省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员公署追认王剑三为革命烈士。1955年,当地人民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先烈,将附近的一所小学改名为“剑三小学”。1973年,川沙县民政局将王剑三的骨灰盒安放在川沙烈士陵园中,供人民瞻仰。
  来源:中华英烈网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