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铁生 (1897~1939),名射斗,耀县孙原乡孝义坊北堡人。少有大志,以终生报国为己任。民国十一年(1922)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带回一幅《岳母刺字》画,贴于卧室墙壁,每日凝目注视,且以“我当效慕岳飞”为座右铭。 其时,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国内军阀互相争战,人民处于水深火...[详细]
彭业权(1897—1927),新会县石子潭村(今属蓬江区)人。民国12年(1923年)参加农运,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抗租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年),被选为新会县各乡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执行委员,并担任石子潭农民自卫军队长、三区农民自卫军总队长,领导农民开展“...[详细]
庞人铨 (1897-1922) 湖南劳工会领袖,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人,1897年10月16日出生于湘潭县清田乡一富裕家庭。6岁入私塾,7岁上小学。1905年考入湘潭西路高等小学,1906年转入湘潭楚山观高小。1913年考入湖南甲等工业学校染织科。以“龙庵”...[详细]
毛福轩 (1897-1933) 中共韶山支部第一任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897年4月29日出生在湘潭县韶山冲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22年秋,经毛泽东介绍,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当勤杂工,实行半工半读,结识了何叔衡、...[详细]
麦蕴瑜(1897—1995) 小榄大涌边人。中国水利专家。清宣统元年 (1909)广州沙石三界庙丛桂小学毕业,后入读德国人开办的半公费教会广州中德中学。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前茅,考入同济大学攻读土木水利工程。民国9年 (1920)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代课一年。大学时成绩超群,1922年被推荐到德...[详细]
吕棠(1897—1928),新会县东罗宁乡(今蓬江区范罗冈)人。少年时去澳门做茶居佣工。民国11年(1922年)回江门,在富泉茶居当“企堂”(服务员),并参加茶居饼行工会。次年,吕棠被选为会长。因领导工人-要求加薪,被解雇,转到石湾直街的兰亭茶居做工。民国13年(1924年)冬,吕棠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罗君佑 (1897-1960)广东南海人,自小随父学医,在广州排巷开业。 民国 18 年 (1929) 迁居乐昌,先后任广同赠医局和仁生堂中医师,并兼任乐昌中西医师公会理事长、县慈善-董事、地方法院看守所中医师、中医师公会理事长等职。解放后,1953 年罗君佑被聘为乐昌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先后任...[详细]
刘宜应(1897—1971年),城北扎上村人。有时家贫,靠父母肩挑度日,读完旧制东山中学后,因生活所迫,投刘志陆部下当差。不久辞去军差出洋谋生,在秦国睛吻埠的一家杂货店当店员。旋往印度加尔各答埠刘镜元皮革厂学制革技术,后转往印度尼西亚,与堂弟刘宜信合股在雅加达开设“源源皮革厂”。经过一段时间的锐...[详细]
刘畴西 (1897—1935) 红十军团军团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人,1897年出生于长沙靖港一个农民家庭。1912年入长沙县四小读书。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即投身于反帝-,出席省 成立大会,参加--、查禁和-,组织宣传队赴长沙县各乡镇演讲。1920...[详细]
林丕洲(1897-1980年),原名肇基,第三区大铛湾堡(今属河镇)社塘村人。民国6年(1917年)考进广东省立肇庆中学,民国7年因患脚气病停学,回到罗阳圩万和堂药房跟随父亲林荫棠学医。 民国11年(1922年)丕洲开始独立行医。他先后在社塘、罗定县塘任医生,直至1949年阳春解放。1950...[详细]
林继庸(1897—1985) 字荷达,号仲庸,南蓢大车村人。民国2年(1913)考入北京大学理工科预科,1919年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肄业。1920年到美国纽约任色利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1926年回国,任广东化学工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1932年日军侵占上海,...[详细]
林柏森(1897—1960),蓝坊镇峰口村人。他在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边防军第3师工兵营入伍,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回广东在邓仲元的第1师工作,不久调入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任区队长,升任第1师少校参谋。1925年随第一师参加...[详细]
李明灏 (1897-1980) 国民党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7年9月19日出生于醴陵县新阳乡横田村。1914年入醴陵渌江中学。翌年转入河北保定私立中学。后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1922年7月归国后,相继任长沙陆军讲武堂少校队副、广州大本...[详细]
李光中 (1897-1930),字文星,学名宗昆。坪石镇皈塘村人。系中共乐昌县委第一任书记。 李光中 7 岁读私塾,15 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他学习勤奋,思想敏锐。民国 l4 年 (1925),受其父李堪祖 ( 革命烈士 ) 及李传楷的影响,积极参加家乡的农-动。民国 l5年,李光中随北伐军...[详细]
李德魁(1897~1986),又名李三毛子,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原籍四川省云阳县,1910年迁居宜君县偏桥乡清河村。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是水稻种植能手。1957年,他种植的二亩水稻亩产达827公斤,受到党中央的奖励。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号召说:“陕西宜君县的清河...[详细]
李炳(1897-1959),又名炳霖,今东乡镇黄盆村人,民间外科名医。建国前,在南街中华东路开设私人中医外科诊所,求医者络绎不绝。黄盆一群众,被盗贼-,身被砍十余刀,鲜血淋漓,昏迷不醒;一群众被日机炸伤,弹片留在腿上;上林农军小队长伍学楠,被敌军枪伤,子弹在臀部;县长林启濂的妻子,身患背痈坐卧不...[详细]
金佛庄,学名金灿,号辉卿,1897年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横店良渡村一个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的乡村中医之家,家境清贫。金佛庄6岁入私塾启蒙,1915年,考入东阳县立中学,同班同学中有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严济慈,俩人同窗三载,毕业后还保持了真挚的同学友谊。严济慈在南京上学后曾在暑期到上海闸北军营...[详细]
胡佑生,又名友生,号在城,1897年3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射埠乡余星村。父兄以租种和开榨坊为生。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小时读了七年私塾,15岁时拜老中医刘学益为师学医三载,后又到著名中医杨五门下进修。由于他勤学苦钻,行医有术,在当地渐渐有了点名望。他给穷苦人看病,不分酷暑严寒,白天黑夜,随...[详细]
黄振新(1897-1925年),又名聪,陆丰县东海镇上围社人,生于一农户。黄振新读完小学后,抱着工业救国的志向考入广州染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陆丰。但落后闭塞的陆丰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可以使黄振新一显身手,他只好走上执鞭为师的道路,成了一名教师。 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