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蓉(1897 — 1975),上虞驿亭人。出生于商人的家庭,青少年时喜读进步书刊,从最初浏览岳飞等民族英雄传记和高尔基《母亲》等小说,到阅读《生活周刊》、《妇女周刊》等进步报刊,开拓了思想视野,逐渐走出家庭小圈子。 “九·一八”事变后,杜婉蓉数次捐款托《生活周刊》社转交,慰劳抗日将士。...[详细]
淡振邦(1897~1927) 字子安,老君殿淡家寨人,四川讲武堂毕业,历充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民国十六年(1927)北伐时代理团长,后为第一旅代旅长,与敌激战于豫北道口镇,相持两月,11月23日被敌包围于靳庄,血战五昼夜,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击溃敌人。振邦亦于是役战殁。同年(公元1...[详细]
陈掌锷(1897~1981年),厦门人。早年就读于厦门同文书院。民国8年(1919年)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后赴美国春田体育大学深造,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任体育教师。30年代初任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民国23年,组织厦门竞强体育总会,任该会总干事,为发展厦门...[详细]
陈守治 笔名陈瘦愚,号乐观词客,晚号乐观翁。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平樟湖坂人。9岁入私熟,后考入北平大学,因家贫中途辍学,回乡以教书为业。先后任教于樟湖印山小学、西芹小学、尤溪中学、省立沙县师范、南平中学、福州第一中学等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停止执教,转为...[详细]
陈声聪 (1897~1987年) 字兼与,号壶因,笔名荷堂,闽县人。早年考入福建第一中学,因家境困难辍学,受雇为财政厅录事。民国4年(1915年),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科;读至二年级,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曾任主事、佥事,又以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先后在汉口、上海、广东、南昌等省、市政府任...[详细]
陈六使(1897~1972年),同安仁德里集美村人。父母以务农、捕鱼为业,家贫穷,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 陈六使5岁时父母先后病逝,小时就读集美学校。民国3年(1914年)随兄南渡新加坡,初在陈嘉庚谦益橡胶厂工作。民国12年与兄弟文确、文章、科斗合办联和橡胶公司。民国14年又与兄...[详细]
陈国辉(1897~1932年),南安县溪头镇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898)生。为闽南著匪,后被收编,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独立团团长。民国16年(1927)秋奉“-、防共”指令,率部进驻龙岩。 陈国辉抵岩后,大举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收留南靖著匪吴虎、李雄等,网罗地方土豪劣绅林尚轩、刘烈波等,分...[详细]
陈定九,原名秉辉,字季煌,县城西街(今俊星街)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六日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殁后家道中落,在亲友资助下考进福州马尾海军学校。 民国14年(1925年)海校毕业,先后在海军“通济”、“安定”、“武胜”、“湖鹰”、“仁胜”、“楚谦”等舰艇任轮机副、轮机长等职。民...[详细]
陈财(1897.8~1982.9),字保卿,俗名胡须财,东山县城关镇(今铜陵镇)人,捕鱼能手。 陈财出生于贫渔家庭,小时读过3个月私塾。因生活所迫,8岁便以贩卖糖果、捡草、做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16岁开始捕鱼,22岁当大船的船老大。 陈财当船老大后,常与其他船老大交流、探讨捕鱼经验,在实...[详细]
陈邦辉,松吉乡官江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生,民国27年(1938年)7月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任福州柴井医院医师。民国26年7月,为抗日赴滇缅公路前线,在中缅运输局属下的楚雄诊所当医师,历时3年。其后转至四川三溪厂任主任医师。民国36年1月回闽任福州海港检...[详细]
白明善(1897~1932)字乐亭。陕西清涧人。幼年时,大哥被土匪杀害,父母先后去世,依靠族兄抚养,小学毕业后即因家贫辍学,在本县折家坪、杨家园子等村小学教书。 1923年初,白以作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校长高竹轩因循守旧,又-办学经费,引起学生义愤。寒假前夕,绥师学生推...[详细]
奥海清(1897~1968) 奥海清,男,1897年5月出生在神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随父一家人离乡背井沿路乞讨到靖边县城揽工度日,后迁至本县张渠南家湾村定居。 奥海清从小饱尝生活痛苦,历尽人问世态炎凉的辛酸,懂得不少人世间道理。他在家务农期间,就经常给邻里说和,调解处理民事纠纷...[详细]
吴德标,1897年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一贫农家中。吴德标的童年是艰难困苦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他进入学龄时期就拿着牛鞭上山放牛,稍大一些便开始下田干活。 1918年,时值青春年华的吴德标,只身来到福州,靠拉黄包车维持生计。开始,吴德标漫无目标,整天在街上转,拉些零星顾客。后来一位雇主多次坐吴...[详细]
朱瘦竹(1897~1972年) 朱瘦竹,江西金溪人。幼年入私塾,后随父到上海,就读于基督教青年会附属学校,16岁毕业。一次,他向小报《新游戏报》投稿评戏,被采用,遂经常为该报撰稿,不久被《新游戏报》聘为记者。20世纪20年代随着上海戏曲期刊、小报纷然迭出,他的文章也逐渐为众多报刊所录用。民...[详细]
张叔平(1897~1928),山西离石县大武镇(今属方山县)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民国12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详细]
张春霖(1897.3.23~1963.9.27),字震东,原姓巴依特,蒙古族,开封市人。中国现代鱼类学创始人之一。 张春霖幼年家贫。1918年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河南嵩县、巩县和开封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后幸遇返乡探亲之开封名人、中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教授秉志。秉志...[详细]
张淦(1897—1959) 回族。字洁斋,号济公。桂林人。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23年在陆荣廷部任副官。陆荣廷失败后,被李宗仁收编,任营长。1926年后历任第七军副官、副官长。1928年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八军参谋长。1937年任第四十八军参谋长。次年任第七军军长,率部参加抗击日军的武汉...[详细]
萧之楚(1897~1958),山东省菏泽市贾坊乡(现牡丹区吕陵镇)人,在山东省第六中学(现菏泽一中)学习时,未毕业即投笔从戌。后来随军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战役、和进攻红军诸役。抗日战争期间功勋卓著,先后参加了凇沪战役、武汉会战、浙赣会战、随枣战役、鄂东战役、宜沙...[详细]
吴永学(1897~1946)通许县东栗岗村人。1945年,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于伯奇到东栗岗村开展工作,动员组织群众起来向地主恶霸开展清算与减租减息斗争,并发动组建"农民互助会",吴永学担任会长。领导贫苦百姓开展扒铁路、割电线、筹粮草、收送情报、抬担架、保护伤病员等工作,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