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恪士(1896~1967),名本震,教名依纳爵,歙县许村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曾任省立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后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柏林大学和耶纳大学,获耶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极富辩才,留学期间外出旅行和演讲,足迹几遍欧洲。民国15年(1926 年)和16 年,两次代表国民政府出席在德国慕...[详细]
徐开模(1896~1931)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5 月参加红军,编入红三十二师。民国19 年(1930 年)任红四军二师三十一团团长。民国20 年9 月,在湖北麻城作战时牺牲。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袁新民 (1896~1930)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详细]
相小泉(1896—1976) 男,演员、教师,浙江嵊县崇仁镇下相村人。早年拜本村相元坤唱“落地唱书”,与同师兄弟相元祥及裘招全在嵊县、余杭、临安城乡唱书。后上台演戏,工小生。1917年前后,年轻的相小泉与刘金玉合作,将《十八相送》、《楼台会》两个唱书节目改编为剧目,在嵊县农村首次搬上舞台,成为...[详细]
文朝籍(1896~1979)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字芗铭,会文镇南坡村人。1919年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中队长、营长、团长等职。1928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学习,毕业后,历任上校团长,少将参谋处长,“围剿”豫鄂陕甘边区副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商南指挥所主...[详细]
王兆澄(1896~1949),字子明,天长县铜城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生于一小商之家。自幼勤奋好读,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于民国12 年(1923年)被选送日本公费留学,攻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机系。在校期间,以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皮蛋进行研究,有《皮蛋之研究》、《落葵...[详细]
王以哲 (1896-1937) 爱国将领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黑龙江省宾县人。1896年出生于宾县东偏脸子屯。1911年,就读于宾州府中学堂,192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事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在张学良将军麾下,历任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 1925年,任上校团...[详细]
王毅斋(1896-1972),原名子豫,杞县文化街人,生于小手工业者家庭。初入私塾、小学,14岁入开封中学,未毕业又插班考入河南高等学堂,1915年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由校长推荐到嵩岳军统领刘镇华家任家庭教师。1917年起先后在长葛县中学和开封一中任教。1921年在陕西省长公署任译电室副主任...[详细]
王武扬(1896~1934),字肖喆,号仗吾,又名建勋、无恙,祁门县南乡严潭(今属溶口乡)人。毕业于南乡乡立高等小学堂,受父王璋影响,投笔从戎。民国7 年(1918年)赴广东投奔革命,于黄浦军校第二期毕业,并加入共产党。其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支队副官、东征军总政治部上尉书记和在北伐军总政治部任...[详细]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 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城北街。早年随舅父黄齐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7年冬,王若飞考取官...[详细]
王陆一(1896~1943) 原名肇巽,一名天士,本县北秦堡人。少年时聪颖有志。5岁入私塾,八九芗写诗作文,后考入西北大学法科,因家贫不能继续学业,遂任陕西省图书馆管理员。辛亥革命后,与王绍文等共举反袁,事泄,王绍文遇害,遂回三原,继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参加“三原起义”。于右任任陕西靖...[详细]
王录丰(1896~1956)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迈号镇白玉村人。年幼时随父在吉隆坡读书,1918年回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就读,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毕业后回粤赴闽,在东路讨逆军第二旅三团梁国一部任排长,1923年随军回粤,讨伐陈炯明。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干部,派充第一期学生总队...[详细]
王桂昭(1896—1975年)字鼎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禾云镇井建马安村。孙中山卫士,一直追随孙先生革命,16岁赴广州,由亲戚介绍给教会黄牧师,荐入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就读。民国3年(1914年)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番禺县党部加盟,投入反袁(...[详细]
王个簃(1896~1988年) 王个簃,名贤,学名启之,号个簃,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 自幼笃好诗文、书画、金石。民国9年(1920年)得诸宗元等引见,受业于艺术大师吴昌硕,入寓进修,朝夕侍师左右,为吴晚年继承衣钵的最得意弟子,深得吴派艺术之精髓。嗣后,王又对青藤...[详细]
束世徵(1896~1978),字天民,号秋涛,芜湖人。幼入私塾,熟读经书。清宣统三年(1911 年)8 月,入安徽法政学堂,毕业后,在芜湖任私塾教师。民国9 年(1920年)8 月,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特别生,次年正式录取文史地部。在校时,王伯沆、柳翼谋老师的史才与史识、史德对其影响颇大,从而...[详细]
施丽清(1896~1927年) 施丽清,又名施二宝,江苏无锡人。幼年曾读过两年私塾,后为生活所迫,辍学在地主家当牧童。民国5年(1916年),在苏州其舅舅所开豆腐作坊做工。民国7年到上海谋生,进上海申新第一棉纺织厂细纱车间做加油工。民国10~13年,参加沪西周家桥...[详细]
沈克寰 (1896~1962),零陵县马路街乡莲塘村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幼年勤奋好学,14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六联合中学;1914年,毕业后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1918年,毕业后,以公费东渡日本考察。 归国后在长沙广益、明德中学任教半年,随即谢绝了两校高...[详细]
萨师俊(1896-1938年),字翼仲,蒙古族,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2年(1913年),烟台海军学校第八届驾驶班毕业,分遣海军服役。先后任“江贞”、“江安”舰“公胜”炮艇艇长、“青天”测量舰舰长、“顺胜”炮舰舰长。率艇由上海航行至福建,首创中国内河炮艇巡弋海疆之例。不久,调“威胜”炮艇任职...[详细]
漆禹源(1896~1931),字先昀,号良卿,金寨县果子园乡人。从小随父读10 年私塾,学习勤奋,好思考。民国11 年(1922 年)考入笔架山蚕科甲种学堂,在那里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接触到不少革命道理和马克思主义。民国14 年漆禹源毕业回乡,自筹经费,设馆教书,让贫苦农民子弟免费入学,还招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