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滁州市> 天长人物

王兆澄

[公元1896年-1949年]

王兆澄为[公元1896年-1949年]

  王兆澄(1896~1949),字子明,天长县铜城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生于一小商之家。自幼勤奋好读,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于民国12 年(1923年)被选送日本公费留学,攻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机系。在校期间,以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皮蛋进行研究,有《皮蛋之研究》、《落葵之研究》等论文。民国14 年东京大地震中,衣服、书籍、器具全部被毁,并被日本青年打伤,一度回乡休养,曾于县城城隍庙向群众讲析地震情况,宣传科谱知识。
  民国15 年,王兆澄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于民国22 年至民国25 年在中央大学任教授。民国29 年至民国32 年在复旦大学任教,民国34 年至37 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此外,还曾任教于南通学院、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曾协助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蕴初兴办味精厂,为扬州某药店配制“消治龙”药膏,经上海某制药厂生产销售。又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在湖北枣阳县鹿头镇公社实用农校培植过果木。在上海研制数种维生素,还曾运用化学方法制作调味酱油。抗战期间,曾资助过抗日团体,并曾在湖南桃源县为抗日军队研制压缩饼干。
  民国37 年8 月,王兆澄受国立师范学院代院长谢扶雅之聘,由浙江大学转国立师范学院(时设于湖南衡山之麓的南岳镇)任博物系主任、教授。当时,国民党统治已摇摇欲坠,国立师范学院的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各种进步学社,开展革命活动。民国38 年5 月,国民政府眼见湖南解放在即,企图将国立师范学院迁至广州,中-组织领导学生开展了“反迁院”斗争,原任院长被吓跑。由于地下党的支持和进步师生的拥戴,王兆澄被推为代理院长。为了进一步开展护校、护产斗争,中共地下党组织师生群众成立了应变委员会,王兆澄被推为主任。应变委员会始终在党组织的掌握之下,其主要部门的负责均为共产党员。
  民国38 年8 月,长沙和平解放,国民政府为了强迫国立师范学院南迁,断绝该院经费,强行疏散学生。党组织通过应变委员会召开全院师生员工大会,派学生代表数十人赴衡阳向民国省政府及中央银行-,据理力争,要求拨款维持师生员工的生活。湖南省政府托辞应由国师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出面方可拨给经费。王兆澄毅然率领该院出纳组主任张震中、会计估理员周凯等4 人赴衡阳领取经费1.3 万元(银元)。此时,国民党白崇禧军队溃退衡岳一带,兵荒马乱。王兆澄为保证运款安全,同意张震中通过在衡阳国民党空军的熟人,请其运输兵-车运款,并于启程之前设晚宴招待运款官兵。8 月10日,王兆澄等运款回南岳,行至九涧桥附近,埋伏此地的一群持 匪徒突然窜出,强令停车,将王兆澄等5 人赶下汽车,绑缚于树,车上银元被悉数掳去,然后将王兆澄等5 人全部 杀。匪徒持 欲射时,王兆澄大呼:“我是院长,要杀杀我,不要杀别人!”匪徒离去时,会计周凯尚未气绝,临终对赶来现场的国师同事说:“凶手就是在衡阳-中的熟人”。可见这是国民党军队针对国师师生反迁院斗争制造的一起血案。
  王兆澄一生专心治学,洁身自好。平时笃信基督教,待人和善。国立师范学院师生及所在地群众将王兆澄等5 人厚葬于南岳衡山之白龙潭,并为之立碑,长沙名士骆鸿凯撰《五人基碑记》。
相关院校:

浙江大学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