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东 (1893-1933),原名王玺亭,号翰臣。山东省思县(今平原县)人,幼年时随父母流落到东北。青年时代到中东铁路护路军当兵,后经营部副官李文浦安排到大帅府当差役。"九一八"事变后,随李文浦到北平,参加了"东北抗日救国会"。在李文浦、栾处长的推荐下,委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独立第四支队...[详细]
王燕衔(1893~1964年),又名永昌,靖城人,毕业于汀漳龙师范学堂。民国1年(1912年),在县城高等小学任教师、校长。民国7年,援闽粤军陈炯明驻漳时,任南靖县农会会长。民国12年3月,被推举代理南靖县长4个月,后复任县农会会长。民国15年9月又任南靖县长3个多月。民国18年,王燕衔与陈鹤年...[详细]
王仰颜,原名修文,光绪十九年(1893)出生于长汀新桥地主家庭。民国元年(1917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后,进厦门同文书院学英语一年。次年秋,进北京工业专科学校化学系就读。“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工专代表参加--,演讲宣传,曾被捕入狱,不久获释。1922年毕业返汀,在水东街开设...[详细]
王喜(1893.6-1976.4) 王喜,山西太原乐小店村人,幼时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15岁始学木匠,后闯关东,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做工。1925年定居呼兰,在福全功、万慎兴等木铺领班。曾参加长春博物馆、哈尔滨糖厂等大工程建设。王干活认真,讲究质量,并注意总结经验,逐渐学会制图设计。新中...[详细]
王靖国(1893—1952),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抗战时期的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阎锡山的铁军组织的掌门人。生于1893年。童年受业于本村 李怀清,1918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王靖国先任学兵团队...[详细]
王家烈(1893年7月10日-1966年8月11日),字绍武,中国贵州省桐梓县人,中华民国时期黔军军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 人物生平 1893年农历5月27日生于贵州省桐梓县小水乡。 1911年毕业于桐梓高等小学堂,家贫辍学。曾于松坎至遵义间以背盐为生。 1...[详细]
王国宝(1893~1978),今靖边新农村乡瓦房村人。以“过光景”遐迩闻名。王国宝每天鸡叫起床,出门总要背个粪篓。线单子被面一盖30多年。“羊肚子”手巾、布腰带一扎10多个年头。上衣一辈子不扎领子,有人不解,问他为何这样?他说:“1条领子节省2寸布,一辈子能节省多少!” 王国宝自幼家贫,曾...[详细]
谭植棠,曾用名昌泰,1893年出生于高明区明城镇濠基坊,著名的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谭植棠年青时,爱读《大同书》、《天演论》等著作,接受进化论观点,渴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1917年,谭植棠偕广东高等师范的同学谭平山、陈公博一起考进...[详细]
唐永魁(1893~1970年) 唐永魁,漳平县菁城镇人。读过3年私塾。15岁投永春师傅学艺,勤学善思,心灵手巧。青年时所编青丝竹篮远销日本。1936年其作品获日本国际博览会“感谢奖”,后又选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得到好评。 1956年唐永魁一家加入漳平县竹藤工艺社。他曾去福州、泉州...[详细]
苏资琛(1893~1974)名养源,字资琛。陕西韩城人。早年毕业于陕西第一师范学堂优级班。有近十年教书经历。在韩城初小教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反对军阀混战;在延长县高小任教时结识了杨虎城,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活有很大影响;任韩城高小教育主任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陕西省 ...[详细]
苏修武(1893~1980),字筱伍,湖坑乡新南村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后,曾任永定中学学监,代校长和永定县教育局长。民国15年(1926年)冬,参加北伐东路军。转战福州、上海等地。民国20年进入报界,任汕头《星华日报》市闻,工作了五年辞职回乡。抗战初期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任南溪小学校长,在...[详细]
孙良诚,1893年出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入冯玉祥军幕,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及冯败,投国府,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军兴,时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率所部万余,投汪精卫。授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移驻扬州。倭乱平...[详细]
石凤翔(1893~1966)名志学,字凤翔。湖北孝感人。1912年考入日本京都高等工艺学校机织科,1915年毕业后赴大阪内外棉厂实习。1917年回国,先后任保定甲种工业学校教务长、湖北楚兴公司楚兴纺织学校校长、楚兴公司裕华纱厂总技师。1922年楚兴公司改为大兴公司,在石家庄建大兴纱厂,石任该厂厂...[详细]
施德广 (1893—1950),字崇儒,云南保山县人。后移住四川隆昌,曾就读于云南省会师范、广东韶州讲武堂、庐山军训团(第三期)、重庆中央训练团(第五期)等学校。先后任保山两等学校校长,劝学所所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师二十一团营附、营长,第十一旅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学生队教官,第三军少校参谋...[详细]
秦光前(1893~1987),城关人,民主人士。历任民国政府县长和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常委等职。 秦光前在民国时期曾任将乐、长汀、清流等县长和科长等职。1949年政和解放前夕,众多乡绅纷纷外逃,他却在福州一解放就携妻带儿从福州返回政和,他说:“我虽三任县长四任秘书,从政半生,...[详细]
齐东野 (1893-1977),原名齐国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哈尔滨国民党左派人士。河北献县人。1913年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在道外基督教青年会以售书谋生,后经办道生林场。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国民革命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参加国民党哈尔滨特别市党部工作,1925年11月东北军将领...[详细]
彭友圃(1893~1931年),同安县沙美村人。20年代初毕业于福州师范。民国3年(1914年)回乡创办新式学校,成绩斐然,为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陈敬贤所赏识,聘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办事员、办事处主任。民国15年秋,在集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同安县早期党员之一。同年11月,受罗明、罗扬才派遣,随北...[详细]
麻振武(1893~1927)字蔚文,亦作允文,绰号麻老九。陕西商州人。幼随祖父、父亲逃荒,落户于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赵家崖。十七八岁时与陈家滩王英亭(老八)等结为异姓兄弟,麻排行第九,人称“麻老九”。清宣统三年,麻闻听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辛亥革命爆发,即在家乡孝义、陈家...[详细]
马祥兴(1893~1933),原籍江西横峰,因家境贫寒,于民国5年(1916)单身来到邵武以帮工打杂谋生,后在地主家当长工。民国11年回江西老家与詹秀英结婚,并携妻返邵,在水北街搭盖茅屋落脚,靠租田耕种谋生。民国14年春,他因患血丝虫病,不能下田劳动,改看水碓,并与人合伙搞贩牛生意,来往于弋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