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恩颐 (1892年—1958年)江苏武进人,字泽承。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 ,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 ...[详细]
秦茂兰(1892~1954),字国香,扬中县长旺乡南泡子埭(今头墩子村)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兄弟4人,茂兰居长。少时读书勤奋刻苦,常受师友称赞。秦擅长书法,1933年积善坛制作“积善堂”、“功媲杏坛”、“善与人同”“三块横匾,悬挂于积善公所,均为秦手书。秦还能画兰、竹、牡丹等写意画。 ...[详细]
宁迪卿,1892年生,湖南湘潭人,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后叛变,1951年被判处死刑。幼年入私塾读书,后辍学从耕。1905年到湖南安源做工。1922年加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副总经理。1922年9月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1923年1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转为...[详细]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乳名三元,回族,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福祥长子。自幼受家庭重教习武影响,读书习武。18岁人甘肃陆军学堂学习,期间参与反清活动,秘密加入同盟会,被清军逮捕入狱。经马福祥奔走,保释出狱。后马福祥令他人军,任“昭武军”教官,骑兵中营帮带,率部阻击白朗。袁世...[详细]
李子培(1892.12.9~1974.9.25),名厚基,字子培,后以字行,开封市人。先祖精歧黄术,医儒传家,至其祖父时,家道中落。李子培幼年聪慧过人,明达事理,志存高远。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如饥似渴,博览群书,奠定传统文化坚实基础,能诗能文,擅长书法。 1910年4月至1922年8月,在...[详细]
李主一(1892~1928年) 李主一,原名李宪章,曾用名李羔,奉城洪庙老李家埭人,出身于地主家庭。 幼时在家乡读完私塾和小学,继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附属中学(一说南洋公学)。毕业后回家乡办学,曾任竟成小学(今集成小学)校长。辛亥革命后,李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加入孙中山领...[详细]
刘峙,字经扶,别号天岳。1892年6月30日出生于吉安县(现吉州区)长塘镇庙背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由叔祖父刘进宽扶养。从7岁启蒙到13岁在家乡读私塾,后在启蒙教师刘部荃的帮助下,曾东渡日本求学。是值中国留日学生因拒俄事件而-,日本政府下令逐中国留学生出境,在东京不到一个星期便转回家乡。 ...[详细]
刘耀扬(1892-1967)字师尚,孟县南街(祖籍堤北头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授中将衔。历任云南讲武堂学校步兵科科长、滇东补充团团长、云南靖围第五军总参谋长,代理滇东镇守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参谋长,进驻中原开封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兵工厂厂长、河南省保安处长...[详细]
李嘉甫(1892~1968年) 李嘉甫,三阳北南货号(简称“三阳北”)出资人兼经理,浙江鄞县人。初小文化程度。民国20年(1931年)左右,在共和路53号开设震康南货店,是当时上海南货业宁帮永兴会闸北五会员之一,同业中有一定声望。民国16年,三阳北开设于安庆路453~459号。开张后,李刻...[详细]
李国伟(1893~1978)原名李忠枢。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锡山)人。1915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土木工程科。1918年按岳父荣德生意愿,辞去陇海铁路徐州段副工程师职务,在汉口市白矫口创办福新第五面粉厂,任协理兼总工程师;后又在妻伯父荣宗敬的授意下,在汉口建成申新第四纺织公司,生产经营都很有起...[详细]
厉鼎璋(1892--1972)中将。字幼岩,江苏扬州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炮科毕业。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1军炮兵团长,1929年10月任第56师167旅副旅长,1935年12月任第56师副师长,1939年9月任第56师代师长,11月叙任陆军少将,1940年2月任第56师师...[详细]
李保和(1892~1962年),轵城乡南李庄人。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0年前后回国,在长沙福华汽车公司经营汽车配件,研究发明了用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可代替汽油发动机推动汽车前进。后在汉口开办煤气机制造厂,自任经理。抗日战争期间,在汽油缺乏的情况下,改装煤气机,继续运输。新中国建立后,李从美...[详细]
胡天乐(1892—1951) 富川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就读,后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历任连长、营长。1926年率部北伐,参加德安、梁园战斗。次年任第七军一师团长,8月底在南京附近与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决战的龙潭战役中,率部担任主攻任务,激战数日,战后任第四集...[详细]
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在耀县组织起义失败后-到日本。1915年护国战争时期奉派回国。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后被直系收编为陕军第一师。直奉战争期间所部驻在彰德—顺德一线。192...[详细]
黄旭初(1892—1975) 容县人。从小随父就读,后入容县简易师范学校和苍梧长洲蚕业学堂学习。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革命军,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与李宗仁同学。1913年又考上中国陆军大学,1916年毕业后任谭浩明督军参谋。由于管理、训练出色,1917年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长,参加护法战争...[详细]
黄继善(1892.10~1971.5),又名良臣,河南省滑县黄家营村人。开封市"第一楼包子馆"创始人。黄家世代为农,家境艰难。黄继善幼时只读过2年私塾。1907年,黄继善来到开封西大街福聚楼饭馆当学徒。1915年他离店自谋生路,几经周折后在开封北书店街开了"黄记小饭馆",人称"黄胖子"。 1...[详细]
黄家直(1892—1979) ,广西恩隆县(今田东)平马镇人。民国2年(1913)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就读, 6年毕业。回国不久到南宁与梁六度、周仲武等办《岭表日报》,任。13年,北伐期间到广州,由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介绍参加基层工会工作。15年,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筹委、执委和工人部部长...[详细]
黄光华 (1892-1972抗战名将) 中央军嫡系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家住广西桂林,出生地安徽凤阳。保定军校二期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时南下,任南方革命军第一军讲武堂教官。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自排长积功升为师长。1924年7月任黄埔军校教官,1933年3月参加...[详细]
侯连瀛(1892~1968),字步仙,河南省通许县孙营村人。他幼读私塾,后就读于河南陆军小学、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6年入保定军校,主攻军事工程学,尤善射击,有"枪打飞鸟,弹无虚发"之说。在校期间,结识了邓演达,开始接受孙中山主张,思想先进。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工兵营排长和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