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女,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汪精卫之妻。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 陈璧君15岁时在当地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陈璧君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而且从小对政治十分关心,还在华侨小学读书时,就喜欢...[详细]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详细]
陈安宝(1891~1939),字善夫,1891年出生于浙江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 (今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马院村),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国民政府为陆军上将。 2014年9月,陈安宝名列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家境贫寒,少年父母双...[详细]
朱慕丹(1891一1960),名保熙,又名朱亚,慕丹乃其字,因笃信佛教,法号慧净。巴城人,幼习四书五经,应试落第,从父业为中医。世人对朱慕丹一生颇多争议,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十一日,域内遭灾,饥民迫于 ,涌至巴城镇,掀起抢米风潮,他赴苏州请来清兵弹压,当场5名农民被杀,12名被捕。之...[详细]
周叙伦,1891年11月8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县柳林熊家洼书香之家。幼时在本村私塾就读。辛亥革命后,考入上海公学;因家庭供给困难,中途辍学。 周叙伦在上海读书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萌发民主革命思想。返回家乡后,在柳林镇兴办地方公益事业。他主张革新政治,倡导实业救国,并使用白话文起草文告和宣...[详细]
郑佑之,1891年3月13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古罗镇飞凤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5岁启蒙,11岁就读完了家里所藏线装古典文学书籍近百册,被乡人誉为“秀才”。14岁考入宜宾县高级小学,因成绩优异,提前升入叙属联合中学。这是一所很有影响的学府,师生中有着很强的爱国心,这对他影响很大。他的文章写的很出色,...[详细]
叶新甫(1891—1927),吴莘夫,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幼敏而好学,少有复兴民族之志。辛亥革命后即投笔从戎,逐渐由排长、连长至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二师四团六营营长,后因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有功被晋升为第四团团长。1927年北伐武汉会战时,叶率所部为先锋,不幸中弹殉难。为表彰叶新甫的功绩,军长何...[详细]
姚作宾(1891~1951)四川南充南部人。1918年赴日本留学,明治大学政经科毕业。“五四”运动后期为北京“全国 ”领导人,1920年因组建“另一个”“中国共产党”轰动一时。1922年参与接收青岛,历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交涉课课长、代理接收委员兼交涉员、督办公署顾问等。1933年任青岛中国石油公...[详细]
杨春霖,又名雨农,1891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葫芦泊南沿杨关庄(现属丰南县)。4岁那年,由于天灾,他的父母先后被贫困夺去了生命,杨春霖成了孤儿,好心的乡亲把他送给附近杨义口头村无儿无女的杨庆云夫妇做了养子。为了维持生活,杨春霖给本村地主当过两年长工,饱尝了地主的盘剥之苦,亲眼目睹了地主勾结官...[详细]
杨崇瑞(1891.9.6―1983.7.20),女,字雪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兴都村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教育家,我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助产教育的开拓者。解放前曾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局第一任局长(后改为妇幼卫生司...[详细]
吴体彦,又名吴金科,1891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傅集镇李店村。7岁入私塾读书,12岁辍学。1927年在家乡李店组织红 会,抵御溃兵土匪,反对苛捐杂税。1925年,结识本家后生吴殿祥(吴芝圃)。受到教育和影响,革命觉悟提高很快。 1926年9月,经吴芝圃介绍,吴体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杞县地委...[详细]
王志成(1891—1941)湖西专署贸易局局长 微山县昭阳乡东楼村人。 1934年参加革命, 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沛县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发动渔湖民群众进行反封湖、反挖河等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买枪拉起一二百人的队伍,自任队长。 1940年7月,任中共沛滕边县委军事部...[详细]
孙裴谷(1891―1945),号裴谷山人,原籍揭阳京冈乡(今属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出生于榕城。 孙早岁从名画家杨柳芳、林亦华习画,与林天均、王逊等同窗。时海派画风传入岭东,裴谷因而也研习黄慎、任伯年的人物画。在榕江师范毕业后,应陈颉龙之请,赴新加坡端蒙中学任美术教员;继而筹办星洲美术学院,...[详细]
宋乔生,字春生,号增桥,1891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淦田乡(今属株湘县)。7岁入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为了养家糊口,宋乔生9岁辍学从事农家劳动,10岁学打铁。1909年,18岁的宋乔生,来到位于常宁县内的水口山铅锌矿当了一名吊车工。水口山铅锌矿的矿工的生活十分悲惨,他们每天在窿道里...[详细]
任锐(1891-1949)又名纬绅,河南省新蔡县古吕镇人,是著名辛亥革命老人,革命烈士孙炳文的妻子。1936年任锐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党外布尔什维克任芝铭先生的次女,革命烈士孙炳文同志之妻。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早年同夫追随孙中山加...[详细]
马德明,原名马从薰,1891年生于江西省于都宽田上堡村。幼时,马德明家有耕地60余担,父亲马美久除种田外还附带做点卖布的生意,一家人过着小康生活。 但是,由于反动官府和豪绅的压榨盘剥,马德明家几年之内就破了产,田地山岭被迫全部卖光。一家大小生活无着落,只好租地耕种。马德明目睹家道衰落,十分痛...[详细]
卢月恒是修水县赤色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他对修水县早期 作过重要的贡献。他还先后担任过修水县苏维埃政府常委、驻谷罗尖湘鄂赣残废- 院长、修铜县修水工作团主任等职。一九三四年九月被叛徒谋害,终年四十四岁。 卢月恒一八九一年出生于修水县大桥区中塅乡石泉村一个贫苦的锯工家里。七岁就跟人家放牛。有一次...[详细]
龙厚生(1891-1937),名承桃,字辛桃,乳名毛徕,生于永兴龙形市乡龙江坪一富裕人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武术师,家中开有经馆和武馆。龙厚生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一边学文一边习武。他,更酷爱武术,15岁时就学熟了多种拳术和当地红、黄、青、花四种舞狮法,能跟班出场。父亲见他有习武天赋,便将祖传秘绝传授...[详细]
李王三,男,1891年出生于现沙浦镇桃溪村。1926年4月7日晚上,李王三与谢同剂等37个贫苦农民集体宣誓,表示决心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接着秘密组织农会,李王三被选为桃溪乡农军队长。1926年10月,李王三与谢同剂等人带领本乡农会会员参加在广利圩举行的六区、七区各乡农会会员大会,会后进行大-。为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