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海(1890~1956) 原名陆成林,壮族,州圩乡上荣村人。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给人放牛多年。其兄陆福安(原名陆成权),在旧桂系陆福祥部任连长。陆东海随兄当兵,后入桂林讲武堂,毕业后,到新桂系黄绍城、黄旭初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粤桂战争结束后,转入政界。1929年任那马县县长,1931年...[详细]
陆初觉(1890—1945),名志棠,字松生,号初觉,嘉兴人。辛亥革命前去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习军事,在东京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嘉兴组织商团,蓄意反清。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江浙联军,参加攻克南京天堡城之战。1913年4月,“二次革命”爆发,初觉在嘉兴积极响应,率嘉兴义务商团团员赶赴上...[详细]
李仲公,原名李其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农历2月24日出生于贵阳城北下堰寨(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下堰村)的一个秀才家庭,幼随其父李农卿(庆春)读书习字,后入贵州蚕桑学堂就读,18岁考取官费生进入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1914年春毕业,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毕业的李大钊共同创办《北京法政学报...[详细]
刘咸宜(1890—1968),孝义西关村人。 出生在油漆、绘画、雕塑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绘画、雕塑特别偏爱,稍长未待学堂卒业,即随父从事绘画、雕塑。白天随父干活,晚上练习国画, 24岁时已闻名乡里。 咸宜所作画和雕塑,集民间美术精华于一身,技艺传神;雕塑细腻逼真,独树一帜。乡里常用“刘...[详细]
刘花子(1890~1974),祖籍平江县洪其洞,曾迁居湘阴、汨罗、岳阳等县。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行医乡间,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草药郎中。 岳阳大明乡村民罗某,右臂生一大毒疮,红肿遍及胸背,延医诊治无效,生命垂危,他偶过罗家讨茶喝,见状后仔细检查患处,确诊为蜂窝疔,要来一个瓦罐,罐底凿一小...[详细]
李少鹤(1890—1951)原名李章,壮族,雷平镇安平村人,南宁讲武堂毕业。民国十二年(1923)一月至十五年,任安平州弹压官。十九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五月,任雷平县长。 李少鹤是安平土州末世土官李德普的长子,很受李德普的宠爱,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生活, 先后取了5个妻房。十年,李德...[详细]
林损(1890—1940),字公铎,又字攻渎,瑞安人。少从舅父陈黻宸学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舅父赴广州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曾在瑞安高等小学任教一年。宣统三年(1911)赴上海,任《黄报》,与黄兴、宋教仁等宣扬革命。1914年,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两年后续聘为国文系教授,与舅父陈黻...[详细]
覃联魁(1890—1968年),太平乡玩石村人。壮族。桂林岭南法政学堂毕业,先后在三石那往小学、都彝区板布小学,凤山县立高等小学任教师、校长等职。 民国14年春,覃联魁和陆树桢任凤凰权法小学教师时,受韦拔群宣传革命道理的感召,除在课堂向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外,还趁圩日带领学生出外宣传、贴标语...[详细]
梁乃武(1890~1939),又名张宪。壮族。林逢乡林逢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923年在林凤乡明德小学毕业。1926年10月,进入恩隆县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能书写信件、文件,大家都称他为大老师。 1927年“4.12”-政变后,随同余少杰、滕国栋转入地下活动。发展...[详细]
孔墉(1890—1939),原名继才,字逖父,又字达元,号映龙山主人,宁海县城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人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执教杭州初等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新军童保暄部秘书,光复杭州时为童出谋划策。1912年,任浙江体育学校国文教员兼体育会评议员,继任校长。1916年...[详细]
金润庠(1890—1961),字绅友,镇海县城人。14岁小学毕业,到汉口立昌生海味行当学徒,后在上海英商华通保险公司为练习生。清宣统元年(1909)任烟台、杭州分公司经理。未几充上海美商德泰洋行、英商光耀桅灯洋行买办,独资开设润丰恒商行。三年,上海发生信托公司及交易所倒闭风潮,他以公司代表身份参...[详细]
岑家文(1890~1944年),男,壮族,定安乡洞城村人,肄业于泗色中学(今百色中学)。 民国初年,在西南军政府任机要秘书。军政府撤销后,跟随桂军刘日福部,出任田南道统领,后调到西林任八达弹压委员。民国16年(1927年)投靠云南范石生部,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独立旅旅长,队伍开拔到湖南改编后...[详细]
胡意诚(1890~1930),女,学名胡淑纯,平江县虹桥镇人。1914年进长沙周南女校读书,结识了蔡和森、肖子賞等进步青年,加入新民学会,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 1920年5月,从上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途经新加坡时,因故未成,在新加坡南洋报社和华侨女中任职,把自己的薪水寄给赴法同学,资助他们...[详细]
胡晋接,字子承,号梅轩,晚号止澄,安徽绩溪人,是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与教育家。1874年即从父在东山书院读书,1883年应光绪甲申科试,考入府学,旋食廪饩,援例入贡,熟读经史,成为饱学之士。1891年,在绩 溪城南汪氏家塾任教,后在浙-溪教私塾,其间屡欲创立新制小学,展其抱负,惜无资创办。1...[详细]
黄元和 (1890~1956) 黄元和,长沙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幼入湘剧三元科班学小生,班师姜星福见其资质聪慧,令其习武丑。出科后,艺趣广泛,对湘剧生、旦、净、丑各行艺术均喜钻研,且能串演。对常演剧目的“总纲”,均能背诵,尤以武功见长。民国初年,他吸收许多京剧武打艺术,丰富了...[详细]
黄勉伦(1890—1935),壮族。出生于三石区(今太平乡)泗爷村。民国初年,迁公平村圩上落户。 1914年,黄在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阅读进步斗刊,接触进步教师和同学,接受了民主思想。 1924年2月,随韦拔群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在太平区东山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任区农...[详细]
黄勉(1890—1961年),字平夷,清湖乡陆坡村山口人。国民党党员,1913年在桂林陆军干部学堂毕业。曾任南京第八师排长,第九师司令部上尉副官。1915年调任广东护国第六军十三团二营营长,第二军混成旅步兵第三团一营营长,广东军政府少校副官,湘军总司令部少校参谋。1923年任广西宜山县县长、柳江...[详细]
黄昆庭(1890—1931),原名黄仁振,壮族,雷平镇车站村板盆屯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失学。民国六年(1917)投军,在旧桂系莫荣新部队历任排长、连长期间,曾在讲武堂受训。民国十九年二月,任雷平县太平乡农民协会主席,并曾任农民自卫军雷平县大队长。 民国十八年,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详细]
何如(1890~1989) 著名法语专家。广东梅县人。民国16~25年(1927~1936),留学法国。归国后曾任政治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全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