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武 (1890-1942),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人。1915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1916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堂,后转入济南共和医学堂,1920年毕业,后考取吉林省官费留学美国。192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博士及霍浦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当年回国,就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详细]
季方(1890-1987),字正成,江苏海门三阳镇人。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新四军老战士、农工民主党名誉主席。建国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早年就学于保...[详细]
简羡强(1890~1944年),长教人。因家贫,自幼卖给他人。民国1年(1912年)前往缅甸毛礼谋生,开店铺振成宝号,经营五谷杂货批发。此后,陆续添置帆船10艘载运谷物,并办碾米加工厂,日可加工大米千余包。当时毛礼有闽粤华侨2000余人。为解决华人子弟入学问题,民国19年,简羡强独资创办启民小学...[详细]
蒋以麟(1890~1960年),又名以琳,泉州新门外树兜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幼年在村塾读书,13岁时随父出国到爪哇泗水,初当学徒,后与友人合办艺林国货图书公司。他对孙中山、陶成章等革命家十分崇仰,16岁就参加反清组织泗水洪门会,18岁加入泗水光复会,后在星洲加入中国...[详细]
蒋渭水(1890~1931),字雪谷,祖籍龙溪,出生于台湾宜兰。1910年4月,考入台北医校。在校期间,受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积极宣扬民族革命运动,常撰文揭露暴虐统治。同时还发动捐款,支持祖国革命。1915年,毕业于台北医校。1916年在台北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一年后,在台北从商。 “五四运...[详细]
姜立夫(1890—1978),谱名培垧,学名蒋佐,生于浙江平阳(今龙港市麟头村)。6岁丧父,入祖父家馆学习。10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杭州府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六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庚款第二批留学生。翌年九月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4年,获理学士学位,接着入哈佛...[详细]
蒋斌(1890~1937) 蒋斌,屿头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烟台水师学堂驾驶班,派任“海容”号军舰三副。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海容”、“海琛”两舰相继赶到阳逻江面,准备参战。时海军官兵准备起义,“海容”舰大副饶涵昌、陈季良、三副郑畴刚、蒋斌...[详细]
嘉康杰,1890年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曾两次到日本留学。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他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 1921年,他回到家乡,拒绝阎锡山的收买拉拢,致力于平民教育。从1921年到1933年,先...[详细]
胡文通(1890~1963) 月河乡人,幼年家贫,未能入学。年齿渐长,从师学厨。后经好友引荐,在大商号“和厚生”店铺做炊事员。几年后,辞聘开设餐馆,红白喜事应雇替人做厨。 他经严师传授,加之虚心好学,厨艺日趋精湛,刀法细腻,作料讲究,注重火候,享有“一快二好花样多”之誉。少则几席,多达百席,...[详细]
黄隐(1890年——1969年) 中将,军长。字逸民,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人。生于1890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川军第1师上尉、少校参谋。1918年任川军独立旅参谋。1921年任川军第三师谋长兼炮兵团长。1923年任独立旅长。1924年任四川江防军总司令。1928年2月3日任成...[详细]
黄以褒(1890~1964年)名其荣,号一皤。霍童街人。出身贫苦家庭,幼年聪敏勤读,经族人推荐,进入霍童黄氏家族的双峰书室就读,亦读亦樵。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福宁府(今霞浦)岁考,取甲辰科第十九名庠生,成为科举制度最后一科秀才。光绪三十二年进入县城的莲峰学校,终因家贫辍学。先后在咸村(...[详细]
黄宪之(1890—1962) 名希度,字宪之。洛南县窑底乡黄塬村人。 黄宪之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洛南县高等学堂、陕西省农林中学堂读书。民国5年(1916)8月从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单科教员讲习科毕业后,历任陕西省单级师范教员、教务主任、学监,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洛南县初级中学、洛南县立中学校长等职...[详细]
黄庆昌(1890~1978年) 黄庆昌,金门县英坑村人,1890年出生于沙捞越首府古晋市。童年时由父母送回家乡接受小学教育。15岁重返古晋,进圣汤玛教会英文中学,同时继续学习中文。毕业后,先在英资贸易商行慕娘公司任职,嗣转入华人甲必丹王长水的公司当职员,旋升任经理。因精通中、英文,聪颖勤奋,...[详细]
贺连城(1890~1958)又名家璧。陕西米脂人。清末毕业于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1919年赴北京内务部办的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受训一年,返回故乡办了一所完全小学,传播新文化,训练自治人员。1924年至1928年任榆林道尹公署科长、延长县县长。在此前后,他还参加主持过陕北救灾会的工作。 193...[详细]
郭富才(1890~1954) 本县马蹄沟镇水浇湾村人,原籍本县三川口乡,23岁时逃荒到水浇湾,先后给姜姓、栾姓几个掌柜做河滩(熬盐),尤其给盐地主姜白业家做的时间最久,夫妇二人起早贪黑,饱尝人生艰辛。1935年本境南川闹红,他和红军有了联系,并让红军负责人住在他家开展革命活动。 1940...[详细]
傅若谦(1890~1989年),原籍南安县,寓居泉州城内马坂巷,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生。童年在家塾读书,15岁到泉州富美柴店当学徒,业余随兄长若墙学习中医,孜孜不倦凡20年。民国13年(1924年)开始行医。 泉州解放后,傅若谦参加街政工作,参与创办水门小学。1953年4月,他与...[详细]
冯钦哉(1890~1963)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改名敬业,字钦哉。山西万泉(今属山西万荣)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运城宏道学堂学习,宣统元年(19 09)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考入太原山西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冯参加学生队上街维持秩序。后回家乡组织武装,成立万泉...[详细]
冯超如(1890~1974)字卓,笔名侠衲。陕西大荔人。青年时由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堂毕业,参加辛亥革命起义军,历任参谋、营长、团长、少将参议等职。后赴南京中国国学院学习文史、哲学,又赴日本考察。归国后,在上海大学教授历史、哲学。于右任出任国民政府-院长时,冯去-所属审计部任会计科科长、会计处处...[详细]
段生福(1890—1969),樊学乡段新庄人,一生急公好义,修桥补路,坚持不懈,众皆感佩。民国33年(1944),曾出席三边分区群英大会,誉为甲等劳动英雄。 民国11年(1922),离生福家70多里的铁角城有一段脚户行走的大路被水冲毁,不好通行。他自备口粮、工具,花了100多个工,新开山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