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宾县人物

邓洁民

[公元1890年-1926年]

邓洁民为[公元1890年-1926年]

  邓洁民(1890~1926),原名邓居民,生于黑龙江省宾县。幼年就读于私塾,1912~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5年去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
  1917年,邓洁民从日本回国后,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倡兴教育。他在一段自述中写到:"民国六年秋,余归自东瀛。目击吾国学术之不振,人才之萎弱。怒然忧之......先拟创中学。以为之倡......"。他与赵禅堂、周义亭、吴子青诸先生开始筹办滨江东华学校(今哈尔滨第二中学前身)。以南开学校为楷模,规划建校方案。建校宗旨为"培养社会中坚人才,兼重德智体三育,以养成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济世能力"。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历经艰难挫折,滨江东华学校终于在1918年4月1日哈尔滨市道外19道街正式成立。滨江东华学校从关内聘请的教员多半是南开毕业的同学,如赵松年、张涤非等。学校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余活动、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大都取法于南开学校。东华学校办得生气勃勃,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誉满哈尔滨。
  邓洁民在天津南开求学时,和周恩来是志趣相投的学友,经常促膝谈心,辩难析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周恩来曾两次跋涉几千里到哈尔滨看望邓洁民。第一次是1917年去日本留学之前,周恩来到哈尔滨来帮助邓洁民规划筹建滨江东华学校;第二次是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之前来哈尔滨向老朋友辞行,同时讨论怎样办好滨江东华学校。
  邓洁民思想比较进步,赞成列宁主张,向往走俄国人的道路。他精通俄文,可以直接阅读俄文书刊。每当报上刊登列宁的讲演,他总要向别人宣讲。他认为旧的不破坏,新的就不能建立起来。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和旧习俗。他还与孙中山有过往来。
  在哈尔滨办学期间,在军阀统治的险恶环境里,邓洁民曾掩护许多革命志士。如早期在哈尔滨活动的共产党员马骏,1920年从天津出狱后,就躲在他家里避难。去苏联学习的张太雷,路过哈尔滨时,就宿于滨江东华学校,并由东华学校代办出国护照,为其掩护。其他许多去苏联的共产党人都曾在东华学校落脚,由东华学校协助前往苏联。
  1922年春,邓洁民作为哈尔滨市代表,去北平交涉中东路和地亩问题,同时,为东华学校募集经费。在北平滞留期间,曾在中央公园发表演说,抨击东北时政,反对张作霖军阀统治。事后,闻东北当局下令通辑他,未返回东北。经友人相助,他在北平联系军政各界,求援商团资助,创办了私立北京国际大学,深受冯玉祥赏识和支持。但由于政局变化,国际大学和他本人都遭到无情打击。段祺瑞手下有个信佛教的秘书,想侵占国际大学校址,便寻找借口栽脏陷害,在社会上扬言,国际大学的“国际”两个字就有宣传-的嫌疑,国际大学侵占庙产,毁坏神像,破坏庙宇,就是共产党的前奏,还放风说:执政府要下拘票(即逮捕法办)。邓洁民接受《京报》社长邵飘萍的建议,在《京报》上刊登一则有关忧国投河 新闻。并在1925年5月的一个夜里,绕道潜赴天津,化名马天民隐居在法租界长兴楼。他蒙受冤屈,遭受陷害,忧愤不已,于1923年4月16日含恨病逝于天津,年仅36岁。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刘佩芝 (1890~1968) 辽宁省大连金州区
嘉康杰 (1890~1939)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黄隐 (1890~1969)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梁培璜 (1890~1968)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陈骥 (1890~197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更多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
张伯简 (1898~1926) 云南省大理剑川
邵飘萍 (1886~1926)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
裴廷藩 (1879~1926) 陕西省榆林神木市
罗宗翰 (1897~1926)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邓本殷 (1879~1926) 广西自治区防城港防城区
陈渭岩 (1871~1926) 广东省佛山市
+ 更多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