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瑗(1887~1968) 陈其瑗,字志璩,广东广州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先后任大元帅府财政部总务厅厅长,广州市财政局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广州国民政府参事,黄埔军校教员,广东国民大学校长等职。民国13年(1924)国民党改组时加入国民党。民国15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详细]
陈定安(1887~1933) 号益三,本县铁炉坝小茅坡人,后迁居大道河大茅坡、晓道河街。同胞4人,陈定安排行为大,陈定周为二,陈定庆为三,因陈穆娃幼年死亡,故人皆知为弟兄三人。陈定安幼年丧父,家境贫穷,给铁炉坝地主祝隆犹做长工,还给舅父李条臣跑路、放排。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舅父李雨...[详细]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 ,号野云(一说夜云),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之孙,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异母弟,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最初过继为钟郡王奕诒嗣子,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详细]
祝尧三(1887~1955),字家安,号宪成,扬中县三涫乡三圩埭人。幼年从父三如先生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九师范,毕业后任国民党扬中县教育局视学。曾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新-政策。因与县里一些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任三涫乡国民义务小学校长。 1924年与朱宝鎏等发起结社会文,创“存粹文社...[详细]
朱锡昂(1887.4~1929.6),字识惺,化名张志先、老黄、王亚二、易康。广西博白县人。生于教师家庭。16岁考取第一名秀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考入广东实验学堂(后改为广东高等工业学堂) 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返回广...[详细]
赵念伯(1887—1919),原名毓驯,又名,字驭六,大港镇人,为赵声大弟。赵光(1890—1929),原名毓光,又名馨,字翊三,为赵声的二弟。两人幼随父读,后念伯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毕业时部试一等,任排长、队官;光则于南京陆军召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经赵声引导介绍,均入同盟会,参与赵声领导的反清...[详细]
曾铎(1887—1938年),字警吾,号半掘,沁阳城内人。上海中华大学(工学院前身)毕业,先后任职于焦作福中公司、矿务大学、沁阳培元中学。后因不满当局的 统治,乃愤然辞职。专致于书画艺术,尤擅长竹子兰草。民国初年,曾以竹、兰等条幅回赠于佑仁。20年,警吾的20多幅作品参加河南救灾义展,有两幅竹兰...[详细]
杨鸿昌(1887.9.25~1942.7.23),字文卿,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人。幼年聪慧好学,在本村就读私塾(宋家学堂)时,常听老师讲述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痛历史,激起他强烈的报国之情。光绪三十年(1904),河南武备学堂创办于开封南关学堂门街,招收正额学生80名。杨鸿昌以"体质健壮、技勇便捷、精通...[详细]
徐振泉(1887~1911.12),字静亭,河南省沁阳白马沟村(今博爱县)人。为独子,读书聪颖绝伦。14岁县立高小毕业,考入师范学校。因父母双亡,家贫而辍学。先后寄居舅父、伯父家中。平时关心国家大事,立下壮志,欲外出图建大业。族人赞其志,筹积资金为其壮行。来到省城开封后,与仁义会成员来往密切,交...[详细]
徐昭良,籍 贯: 新华镇大华村兴华庄 生卒时间: 1887——1911-4-27 于1911年“3.29”之役,随徐派扬攻总督署,转战飞来庙,不克,负伤,至高塘大东桥遇敌,遭杀害。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花县籍十八烈士之一。大华村 大华村位于建设北路两侧,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9个...[详细]
谢永钦(1887~1968年) 谢永钦,福建福州人。早年毕业于福建格致书院英文系。清光绪三十年~民国28年(1904~1939年),历任上海、九江、温州、汉口、万县等地海关税务员、税务帮办、副税务司等职。民国28年退休后,在宝通路永志堂担任义务牧师。1954年,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第四...[详细]
夏佩白(1887~1959年),镇江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数理科。投师柳诒徵,两人成为忘年交。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任镇江第三高级小学教员,后至芜湖安徽公学任教。1930年8月,省立镇江中学聘他为教务主任。1932年秋。被聘为镇江师范教务主任。编写了《...[详细]
孙霁虹(1887~1937),名凌宇,字菊晨、霁虹,后以霁虹行世,开封市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拜河南巡抚松寿的镖师米全忠为师,学习气功、弹腿门、查拳、炮拳、刀、枪、剑、棍和对打套路。光绪三十年,又拜朱仙镇仇店武术高手仇玉书为师。他攻少林拳法,3年之中无论寒暑均睡一条长板凳上,黎明即起,夜以...[详细]
释反白(1887.3.14~1972.6.6),俗姓李,名培基,字子厚,开封市人。幼从开封籍名师武秋宾、于云汉读私塾。少时酷爱绘画,深得河南书家、收藏家单振赢的赏识。单当时在开封任"协盛全"药材庄经理,他资助李培基前往江西南昌,拜范藕舫、陈芝舫两位名家学画工笔花卉与人物,后又学习徐崇嗣"无骨画法...[详细]
马运五(1887~1955.4),原名鸿福,号禾霖,回族,开封市人。马家祖籍南京,祖父马永龄在南京经营花边折扇业。嘉庆二十四年(1819),马永龄迁居开封。马家在开封除继续经营豫盛永花边折扇业外,同治三年(1864)开设马豫兴鸡鸭店,后又开设豫盛昶皮毛土产店等。光绪十三年(1887),马永龄去世...[详细]
马保林(1887-1945),城关乡三道沟人。自幼家贫,和养父马和裕靠在西永庙看庙堂度日,后到国民党县保安团当兵。民国25年冬,被提升为国民党县警卫队分队长,分守谷旦镇。同年击溃了土匪头子胡玉明,活捉土匪头子杜广新,并杀之,悬杜头于城门示众。民国27年(1938)张伯华任国民党孟县县长,马受编为...[详细]
卢占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丰镇厅隆盛庄天宝屯村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给富户扛过长工。为了生计其父借了一些钱,让他在隆盛庄摆了个杂货摊,后遭土匪抢劫。 民国以来,绥远地区各级官员的腐败,军阀混战的祸害,自然灾害的频仍,吸毒-的危害,使各族人民苦不堪言。一些人便铤而走险结伙为匪,成...[详细]
罗侃廷 (1887—1916年)原名人炎,字绰双、侃廷(本为其妻名),以字行,合浦县总江口人。周岁丧父,由母邓氏抚养。先后在党江螺江小学、广州光华医科学校读书。很早就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前和同县苏乾初回合浦开展革命活动。以廉州城内学前街攀龙书室为秘密据点,发展革命组织,多方刺探府县和军营内情,...[详细]
刘兴(1887~1963),号铁夫,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今衡阳市祁东县过水坪镇会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名将、爱国和平起义将领。 1887年11月22日(清光绪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会塘村。1905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