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回族人物

杨鸿昌

[公元1887年-1942年]

杨鸿昌为[公元1887年-1942年]

  杨鸿昌(1887.9.25~1942.7.23),字文卿,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人。幼年聪慧好学,在本村就读私塾(宋家学堂)时,常听老师讲述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痛历史,激起他强烈的报国之情。光绪三十年(1904),河南武备学堂创办于开封南关学堂门街,招收正额学生80名。杨鸿昌以"体质健壮、技勇便捷、精通中学"的合格标准,而被录取。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东渡日本留学,初入日本振武学校,后又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同年加入同盟会,为开封籍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留学期间曾3次回国,为武装起义准备军火。
  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他任敢死团团长,屡建功业。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临时政府军政部军械司司长。同年4月5日,临时政府终结。1913年初返回开封。同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杨鸿昌因从事反袁活动被通缉,逃往上海,为辛亥革命女杰-霞经营管理财产。清朝末年,反对封建帝制,南有秋瑾,北有-霞。当时-霞在上海,曾两次晋见孙中山先生(时任全国铁路督办),表示愿将巨额家产捐献给国家,作为修筑铁路之用。杨鸿昌是-霞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支持者。从上海返回开封后,曾任河南督军署咨议,1920年起任河南财政厅科长。后又赴江西,任鄱阳、义安两县烟酒公卖局局长。杨鸿昌与国共两党上层人物关系密切。黄兴曾赠他宜兴紫砂壶。朱德在他的一方砚台上刻名(玉阶)留念,其家人作为珍宝一直保存。1926年杨鸿昌父亲在开封殡葬时,蒋介石、张群等国民党要员曾送挽联悼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鸿昌因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退职回开封。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杨鸿昌得知消息,即奋笔疾书向蒋介石请缨,表示愿率人马保卫河南,但无人理睬他的报国热情。1938年6月6日开封沦陷。开封沦陷期间,一些汉奸知其留学日本,精通日语,又声望甚高,曾多次登门劝其为日军服务,薪水丰厚。他愤怒地说:"当一个-奴就够受了,我决不当丧权辱国的汉奸。"劝说者自感无趣,灰溜溜地走了。杨鸿昌报国无门,闭门不出,沉郁忧愤,后因疾病缠身而卧床不起,1942年7月23日在开封病逝。
  
同年(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