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1884——1976),字括乾,今麒麟镇人。施普早年入桐城中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师范理科。曾用日文写成《代数》一书,署名“师傅”出版。清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历任安庆第一师范学校、西安师范学校、宣城第四师范学校、芜湖第二女子中学、凤阳第五师范学校、寿...[详细]
史沛然(1884——1961),字逢甲,今会宫镇人。沛然9岁入私塾,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进汤沟德成商店习商,饱尝老板的-,从此立志要改变旧世道。时闻清廷同ll国公使签订了《辛丑条约》,悲愤满怀,毅然弃商从戎,到安庆参加新军。由于他在生活上能吃苦耐劳,在军事训练中勤学苦练,不久便升为哨官(...[详细]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定县(今定州)北鹿庄村人。幼读私塾,后在罗庄铺任教。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清军学兵营学习,结识青年军官冯玉祥,后任副官、营副等。1912年参加滦州起义,后任国民军营副、营长、团长、河南警务处长兼开封 厅长、旅长。1915年归冯玉祥部,任二十二旅旅长兼教导...[详细]
李永利 (1884年-1955年),京剧武净。祖籍河北省雄县,为满族正黄旗人。自幼酷爱戏曲,曾充任临时的武戏演员。25岁时与15岁的孙炳财结婚,生有六子二女。长子、长女及五子夭折。万春名为长子实为次子,下面依次为李桐春、李庆春、李圜春;次女李慧英排行为四,为武旦李金鸿前室。民国20年创办“永春社...[详细]
方君瑛,字润如,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初三日。父亲方家湜,曾在其兄家澍任秀水县令时协助处理政务,后来到湖北汉口经营公信存转运公司,承办转运业务,自任经理,被称为是一个“有远识,教育子女得风气先”的开明人士。 方君瑛有堂兄弟4人,姐妹7人,她是二姐,声涛、声洞都是...[详细]
董荣清(1884~1951),浙江绍兴人。早年在家乡染坊做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上海,在德商开设的爱礼司洋行靛青化验间任职员。数年后任新康颜料号经理。民国13年(1924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期间加入美国化学协会,并游历欧洲,考察化工生产。学归后,初拟开办醋酸厂,未果,继而...[详细]
陈鸿璧(1884~1966),女。广东新会人。上海圣约瑟西童女校毕业。民国元年(1912年)在苏州《大汉日报》任,后来沪创办广东幼稚园。至民国6年发展成小学并附设幼稚园,学生、教职员工达百余人,改名为旅沪广东小学。民国9年,新校舍在宝源路落成。民国14年,更名为广东公学。民国18年,又定名为私立...[详细]
周怀德,又名周成,1884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柏树屋场一户农家。其父母早亡。17岁那年,他带着两个弟弟背井离乡,到安源煤矿谋生。 周怀德来到安源以后,凭着他从小练就的一身好力气,很快得到一批苦难兄弟的拥戴。安源煤矿有个叫乌生勃里克的德国监工,每天要到矿井内转游几趟,尽找工人的茬子,工人...[详细]
吴作棻,讳文芳,字南屏,遵义县团溪镇人。1884年生。 毕业于贵州师范学校和法官养成所。历任遵义劝学、两等小学校长,暨贵阳商业养成所、时敏、乐群、广益等校教员,《贵州公报》、《锋报》总。省议会议员。洪江军事会议代表,关岭县知事。1911年滇黔起义后,任贵州护国军东路司令部秘书长兼咨议官。19...[详细]
韦广宽,又名韦玉堂,1884年生于湖北省咸丰县大村。其父韦子俊只得韦广宽一子,因此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学艺。他不负父亲厚望,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成为文化出众、医术高明、武艺娴熟的“全把式”,并以性格秉直,仗义豪爽,深得乡邻之爱戴。韦家到韦广宽时,家境渐富,有木房5间,田地70余亩,虽上有父母,下有...[详细]
首任暹罗总理后更名为泰王国,也被誉为披耶·玛奴巴功侯爵。披耶·玛奴巴功于1932年6月28日就职;首部宪法于1932年12月10日颁布。就这样,成立了150年的暹罗王国,从此成为了君主立宪国。1949年5月11日,暹罗更名为泰王国。 1933年,玛奴巴功由于与人民党成员之间发生冲突而被政变驱...[详细]
米子和(1884-1948)又名允融,字德六。笔名"罗峰八十八髯翁",黄溪口周家村人。亲年时拜师溆浦名儒舒开学为师,酷爱写字绘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子和考入辰州学堂,在校四年,他精习赵孟俯、颜真卿、米蒂、怀素、玉义之等人的书法技艺,博取众长,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擅长水墨画,所画荷花、墨菊...[详细]
马兴周(1884—1932),188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厂峪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半年私塾,成人后以农为业。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被推选为村长。马兴周为人秉性刚直,软的不欺,硬的不怕,广交义士,有侠肠义胆。民国十八年,太子河涨大水,两岸居民受灾严重,生活困难。他凭土地执照作押从玉升涌烧锅借来一麻...[详细]
李相山,原名李瑞林,号祥山。1884年生于桓仁县铧尖子乡东堡村一大户人家。少时始读私塾,学绩过人,学业结束后从事教育工作,是桓仁教育界非常有名望的爱国人士。29岁时,改名李相山。 “九一八”事变后,李相山忧心如焚,寝食不安,对东北的危难感到忧虑,对日寇的侵略行径更感到愤恨。他常发出慨叹:“这...[详细]
刘韵琴(1884-1943),名羽诜,清末著名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孙女。 清光绪九年十月三十日(1883年11月28日)出生于兴化城西城内城隍庙东巷祖宅内。幼年就读私塾,“聪明好学,九岁能诗”,仰慕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她在七律《木兰从军》诗中写道:“一朝战罢回东阁,千古风高花木兰。”19世纪末,帝...[详细]
樊尚·奥里奥尔VincentAuriol(1884-1966)法国社会党政治家。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成员,1946年任两个立宪会议的主席,1947-1954年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主持危机四伏的联合政府。 1884年8月27日出生于上加龙省雷维尔,家庭是殷实的农场主,就学于图卢兹大学,...[详细]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苏联威特比斯克省人,1884出生。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属布尔什维克),1906年当选为党的四大代表。 1906年此后几年,在美、英等地的俄国-者中间活动。十月革命后回到苏俄,在外交人民委员会工作。出席了共产国际一大和二大,并于1921年1月出任...[详细]
张景春(1884~1959),名达,字安祐,魏家桥井边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后供职于省垣,因不满时政,拂袖归里,潜心研读《素问》、《伤寒》、《金匮》等医书,立志行医解人疾苦,后专攻眼科,购熊胆、麝香、珍珠、玛瑙等名贵药材,制眼药10余种,患者内服、外用,疗效甚著;有...[详细]
张榕(1884—191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辽宁抚顺人。1903年入北京译学馆学俄文,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弃学回辽,与丁开璋等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并联络王阁臣等组织乡团,谋倡满洲独立,以抵御外侮,挽回主权,后被清政府勒令解散。1905年7月又到北京,创办秘密刊物,宣传革命。同年9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