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仁金(1879~1938)。无锡惠山人。无锡惠山泥塑艺人。早年得前辈艺人高阿福传授泥人捏塑技艺,擅长手捏京班戏文。他刻意创新,在继承清末以昆曲为主要内容的“手捏戏文”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创作以京剧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戏曲泥人,拓宽了手捏泥人的表现领域。他捏制的京剧戏文有文有武,生动凝练,富有艺术内...[详细]
吕公望(1879—1954),男,浙江永康人,字戴之,清廪生。早年参加光复会,后毕业于保定军校。 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科员、第八十二标第二营督队官。 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时,参与光复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1912年后,历任浙军第十一协协统、浙军第六师师长、嘉湖镇守使。护国战争时,在浙江宣...[详细]
罗文杰(1879—1953)号止园。德州市进步街(今属德州市德城区)人。1935年任北平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北京中医学会工作。著有《止园医话》《止园山水画集》《实验药物学》等。他的山水画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为美术界所推崇。 ...[详细]
刘玉贵(1879—1962)字鸿雁。因排行老三,人们多称“土陶匠刘三”。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今建新村)人。是清朝末年闻名遐迩的土陶艺人,终生未娶。一生创作的土陶工艺品品种繁多,且造型奇特,融石刻、铸铜等艺术精萃于一体,独具一格。创制的各种土陶模具花纹图案凝重流畅,质朴隽秀,具有浓郁的乡土艺...[详细]
刘勋麟(1879~1941),字北禾。武进县城(今常州市区)人。初在湖北谋职。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公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西京高等工艺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南洋劝业会审查官、江苏学务公所实业科科长、苏州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机织科主任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详细]
李鸿祥早年屡经坎坷,遍寻名师。自幼读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千家诗》等,13岁考入五华书院,后又到西古城等地就读,遍览四部要籍,考取四属经古第一名,他曾亲历列强侵略中国领土,目睹列强-我国人民,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一步步丧失,...[详细]
贾振琨 (1879—1912) 字次瑶。临淄县端智乡南马坊(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烈士。6岁入私塾,20岁府试考取第一名。后考入济南优级师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被选送日本早稻田大学,攻政法专业。期间结识同盟会会员彭青岑、丁鼎丞等,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详细]
胡谦(公元1879——1927年),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孙中山的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高级将领。 胡谦出生在清末封建统治即将崩溃的黑暗时期。他自幼天资聪慧,磊落有大志,常以廓清寰宇、复兴中华为己任,勤奋读书。江西护理巡抚相逢时奉督练处令开办江西武备学堂,饬各县...[详细]
葛节支(1879~1935),又名永和,字浚。宝应县西湖新集乡(今洪泽县共和乡戚庄村)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中秀才,后回乡办私塾。时宝应县设三十六图,负责催粮并可随意抓人。他对此十分愤慨,状呈县衙,反被官府冠以“反清”之罪而遭通缉。葛-离家避难,并入两江法政学堂就读。期间,再次控告宝应...[详细]
程瞻庐(1879~1943),名文棪,字观钦,一字瞻庐,号望云居士。吴县(今苏州市区)人。作家。自幼父母早亡。20岁入紫阳校士馆,24岁入江苏高等学堂。毕业后执教于东山五湖两级学堂、苏州晏成中学、景海女校、振华中学等。因中文课卷甚多,辞教职,专心写作。民国初年,开始发表小说。生性旷达,和蔼可亲。...[详细]
陈秉心(1879—1939) 清光绪五年(1879)2月23日出生,三乡古鹤人,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日本华侨,孙中山曾赠送“天下为公”、“博爱”两幅墨宝予其。 年轻时远渡日本神户经商,在很有名气的东方酒店任部门主管。婚后育有三子三女。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在华侨志士陈鑑周、...[详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详细]
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花县赤坭黄沙塘村(现巴江村)人。祖父朱桂芳,咸丰壬子(1852)科经魁;父朱珩,光绪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刑部主事,历任知县、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民事庭庭长等职,熟习经学及辽、金、元三史,并曾任国子助教及总理衙门舆图馆,著有《元朝秘史》等。兆莘幼年勤学...[详细]
周崧(1879—1961) 字毓秀,沙溪龙头环村人。父周简廉,在乡设馆授徒。其自幼随父就读,并立大志,誓言“若我得考,当振兴教育”。清光绪十五年(1889),随四叔前往美国当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经营有方,遂成巨富,成为旅美华侨中知名的企业家,曾任旧金山美洲同盟会评议员,国民党驻美国总...[详细]
郑彼岸(1879—1975) 又名岸父,号伯瑜,张家边濠头村人。少年已有神童之誉,参加童试中案首(秀才第一名),后赴日本留学,相遇孙中山并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时开始信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林君复等奉孙中山命,负责策划香山起义。1908年9月在县城创办《香山旬报》,...[详细]
张宗海(1879~1981年),号广潮,生于阳江直隶厅附城(今江城区观光街道)观光村,阳江县著名老中医。幼年跟堂伯父张棠溪学古文。稍长,兼习中医,遍读内、难、本草以及汉、晋、唐、明、清各朝名医著作。25岁时,悬壶于阳江县城延龄堂药房。50岁后,在春和堂坐堂15年。民国36年(1947年),转至福...[详细]
蚁光炎(1879—1939年)? 东里镇南畔洲村人。17岁到越南,后转泰国数年后成为泰国工商界闻人。至20世纪30年代,其企业已拥有职工10多万人。1922年粤东、闽南“八.二”大风灾和1931年北方黄河大水灾,他均慷慨捐巨款救灾。每年用在中泰慈善事业的款项逾10万铢。还解囊支持泰京崇实学校,以...[详细]
徐少保 (1879-1946)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人,1879年生。青少年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后随父驾船谋生。其父死后在泉交河镇开粮行。1926年参加农-动,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泉交河区委副书记。 马日事变后,被国民...[详细]
徐东海(1879-1927年),八甲乡峰高堡大窝村人。青年时,肩挑煤油杂货担串村过寨,以小贩营生,因偷牛事泄,亡命绿林。民国2年(1913年)3月,徐东海纠集乡众400余人,据八甲大山立“忠义堂”,设“五福厂”(, 场)、“辣椒厂”(刑场)、“妹仔厂”(囚禁妇女场所)等,营寨均用杉皮,茅草搭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