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项鸿材 [公元1879年-1961年]

  • 项鸿材 (1879--1961),字钟五,洵阳县蜀河镇人。幼读私塾,继入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成德中学。学满考入燕京大学法政系读书。1928年至1937年间,先后任陕西省岐山、凤翔、山阳、沔县等县长。1937年脱离政界回乡,后在洵阳中学教书。1944年,为解决蜀河及其附近地区学生...[详细]

伍连德 [公元1879年-1960年]

  • 伍连德(1879~1960年),广东新宁(今台山县)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群岛)。1899年,伍连德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在校7年间,曾去利物浦研究疟疾,去德国、法国研究细菌学。1903年受聘为伦敦丕兰顿医院内科医生,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槟榔屿开诊为业。1907年回...[详细]

宋云桐 [公元1879年-1967年]

  • 宋云桐(1879~1967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于石头河子屯,13岁时随家迁至呼兰府五站(现肇东市辖)。1901年由黑龙江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黑龙江省将军衙门内文案充任书启委员。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黑龙江省中国同盟会主办人匡一的关怀下,接受民主主义思...[详细]

寺内寿一 [公元1879年-1946年,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

  • 寺内寿一(てらうちひさいち),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还只是个小少佐。这爷俩都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体型:头重脚轻、五短身材,长得也极为相似。 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详细]

裴廷藩 [公元1879年-1926年]

  • 裴廷藩(1879~1926),原名学增,字宜丞,原籍高家堡人。出生于今大保当乡裴家梁村。13岁考取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出任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教员。于此时期参加同盟会,为革命奔走呼号,在本县颇负盛誉。 辛亥革命胜利后,任河套安抚使兼边墙内外团练使。旋任陕北安抚使...[详细]

马开臣 [公元1879年-1914年]

  • 马开臣(1879~1914)名文明,字开臣。陕西长安人。清末积极参加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与井勿幕、邹子良、李岐山、景梅九等关系密切,经李岐山、邹子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以其任教的私塾与其父开设的存心堂书铺作为同盟会的秘密活动据点。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成立前,即决定...[详细]

李约祉 [公元1879年-1969年]

  • 李约祉(1879~1969)名博,字约祉,别号金粟逸农。陕西蒲城人。清末曾攻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及北京京师大学堂,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早年参加同盟会,在组织联络革命党人、动员在京同乡支持进步学生 “蒲案”制造者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于右任因所写《半哭半笑楼诗草》流露...[详细]

李元鼎 [公元1879年-1944年]

  • 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人。早年随担任汉中府学教授的祖父在南郑读书。18岁时祖父病逝,他千里扶柩返回蒲城。服丧期满以考试成绩优异补为增生,又得陕西学政沈卫(淇泉)器重,选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深造。 清光绪三十一年(1...[详细]

李宣 [公元1879年-1973年]

  • 李宣(1879—1973) 字景阳,洛南县景村镇下墹村人。 民国6年(1917)李宣求学燕京(今北京)。民国8年(1919)5月4日李宣随同校友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洛南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之一。李宣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镇嵩军某营担任书记官。面对军阀混战,争霸割据的局面,李辞职...[详细]

刘通 [公元1879年-1976年]

  • 刘通 (1879~1976年) 原名开通,字伯瀛,号漫叟,侯官人,居城内水部建华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参加同盟会;翌年,考入福建法政学堂,修法律专业,毕业获法官职位。宣统二年(1910年)7月,辞官任福建同盟会机关报《建言报》主编,鼓吹革命,参加光复福州之役。福建都督府成立,被...[详细]

李如兰 [公元1879年-1934年]

  • 李如兰(1879~1934) 又名李香亭,石泉县中池河人。幼苦读,19岁中秀才,后赴省参加乡试,未中,回到迎丰乡蔡姓祠堂设学馆以教书为生。后来,在迎丰乡开点心铺,因不善经营,蚀本破产。他立志弃商就学,以官费考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在校每次考试名列前茅,都称他高才生。 他在学堂就读时,常与同盟...[详细]

林弥钜 [公元1879年-1950年]

  • 林弥钜(1879~1950) 林弥钜,竹田人,清光绪五年(1879)出生。父林泰感是私塾教师,收入微薄,后又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以致家中一贫如洗。弥钜年幼失学,从小在外祖父家中放牛。弥钜19岁时到马尾谋生,在马尾海军煤站挑煤。23岁时他到福州一家锯木厂做工,帮助老板家人管理工厂,颇有才干,因...[详细]

林金殿 [公元1879年-1944年]

  • 林金殿(1879~1944年),字成嘉,生于同安翔风里井头村。其父林廷洽在新加坡经营驳船货运。 林金殿幼读乡塾,11岁往越南西贡。光绪十八年(1892年)转赴新加坡,随父经营驳船业致富。民国17~30年(1928~1941年)任新加坡驳船业公会会长。 林金殿热心于新加坡华人华文教育事业。...[详细]

林辂存 [公元1879年-1919年]

  •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乡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他排行第四。祖父林远芳,以海防出力,累官至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和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父林鹤年,光绪八年(1894)中举,翌年...[详细]

李梦彪 [公元1879年-1952年]

  • 李梦彪 (1879--1952)字啸风,幼名进军,外号李胡子。祖藉洵阳县赵家湾,后移居县城。世代读书,家道富裕。父李树林,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光绪己丑(1889)科举人。李梦彪幼时聪颖,过目成诵,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一日,县署红笔师爷路遇梦彪,知其被称为“神童”,遂突出一联令对:“...[详细]

霍祝三 [公元1879年-1965年]

  • 霍祝三(1879~1965)原名居华。陕西绥德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绥德中学堂,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在家乡办私塾,宣统二年(1910)在义合两等小学堂任教,后任校长。 辛亥革命后,霍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在农村宣传新思想,1924年冬,李子洲在绥德省立四师点燃了革命火种,义...[详细]

黄遂弼 [公元1879年-1937年]

  • 黄遂弼(1879~1937年),别名瑞佰,厦门人。自小喜爱绘画,在同文书院就读时,其艺术才华受到院长韦特(美国人)的赏识,由院方奖助赴菲律宾国家艺术大学深造。民国10年(1921年)学成回厦,在迎祥宫(今中山路黄厝巷)开设真庐画室,招生授课,成为厦门最早的美术教育创办人。嗣因生数日增画室无法容纳...[详细]

龚翼星 [公元1879年-1957年]

  • 龚翼星(1879~1957),字乃成,号臾园,今石陶乡长冲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光绪三十三年,参加礼部甄别贡举考试,选任农工商部主事。辛亥革命后寓居北京,乃广泛征集李燮和所创光复军史料,撰《光复军志》一卷,1.8万余字,成为珍贵的历史史料。民国4年(1915),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后,...[详细]

龚安庭 [公元1879年-1952年]

  • 龚安庭(1879~1952) 本县城关人,原品龚柱臣,票友出身,后以演戏为生。青年时,与贾安堂、唐安泰、周安庆、曹洪山等人,投已故著名汉调二簧艺人赵保官灵位拜师从艺。擅演生末角, 领长子龚敬荣、次子龚敬华流浪江湖10余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唐安泰戏班在红椿坝被劣绅王言卿抢人劫箱,龚安庭即...[详细]

高义 [公元1879年-1942年]

  • 高义,原名高大扁,字子馥。清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台北大龙峒。祖籍福建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其曾祖高生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台北,世代务农。高义3岁丧父,9岁失母,孤单一人,又眇一目,只好当童工糊口。及长,身材魁伟,膂力过人,留有八字胡。讲义气,重然诺,好打抱不平。 光绪二十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