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陈琪 [公元1878年-1925年,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之第一人]

  • 陈琪(1878—1925),字兰薰,号润章,浙江省青田县阜山人。江南陆师学堂毕业,曾任湖南省武备学堂监督兼教导队管带。光绪三十年(1904),因精通英语,被清政府派赴美国圣路易博览会陈设湖南参赛品。次年,戴鸿慈、端方等五位大巨奉命出国考察政治,陈琪任参赞。归国后到江苏主持南洋劝业会、江南公园诸事...[详细]

郑贤莘 [公元1878年-1947年]

  • 郑贤莘(1878-1947年),字大忠,号任可,以号行世,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岗尾新圩乡介山村人。光绪三十年,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邑痒生。废科举后进广东陆军测绘学堂读书,毕业授优贡。民国12年(1923年)任八属联军营长,民国14年任阳春六(岗尾)区区长。民国17年任县公路局长,曾主持修...[详细]

赵顺之 [公元1878年-1964年]

  • 赵顺之(1878-1964),又名忠养,字家彦,号炳华,南门乡人。家境清贫,父为乡村私塾教师。自小随父就读于“人盛书室”,青年在乡任教,二十岁学医,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赵鹤琴为师。学有所成,再往泰国进修。清宣统二年赴墨西哥,民国二年 (1912)转美国三藩市,以行医为业。 他为了强民救国,计...[详细]

袁带 [公元1878年-1966年]

  • 袁带(1878—1966) 号瑞庭,又名砺山,小榄永宁人。幼年家贫,曾以卖白粥为生,后当佣工。民国13年(1924)任香山县“剿匪”队长,1929年任中山县护沙统领、小榄护沙局长,1933年任第一集团军总部咨议,1938年11月任中、顺两县敌后别动队司令,1938年任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详细]

杨铭源 [公元1878年-1926年]

  • 杨铭源(1878~1926),字西堂,宜君县西村乡石堡村人,是辛亥革命陕西省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幼年时,在本村私塾念书,以后就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曾受到陕西省学使沈卫(淇泉)的赞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陕西省派遣30名官费生到日本留学,其中...[详细]

徐傅霖 [公元1878年-1958年]

  • 徐傅霖(1878~1958),-字梦岩,笔名半梅、庄周等,下车镇人。清末邑廪生,就读于惠州丰湖书院,嗣人京师法政学堂,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国会临时参议员,参加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嗣任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详细]

薛仙舟 [公元1878年-1927年]

  • 薛仙舟(1878—1927) 香山县人,出生于江苏扬州。被誉为中国合作事业创始人、中国合作运动导师。16岁考取天津北洋大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毕业后,在天津海关道任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同为香山县人,受唐垂青,被选派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 光绪三十一年...[详细]

吴英华 [公元1878年-1951年]

  • 吴英华(1878-1951年),号君实,本县大陈石碧(今属八甲镇)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其父吴汇川为方便子女入学,乃迁居春城。英华在阳春书院读书,每天鸡鸣起床,深夜才歇,深通经籍,卓有文名,参加肇庆府试考取国学生员(秀才),年仅14岁。继赴省城就学,光绪二十三年参加广东乡试,被录取为...[详细]

汤定之 [公元1878年-1948年]

  • 汤定之(1878-1948)名涤,字定之,小字丁子,号乐孙,亦号太平湖客、双于道人、琴隐后人,室名画梅楼、茗闲堂。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代名画家汤贻汾(1778-1853)之曾孙,幼年失怙,生于清贫,随母习学,年未弱冠而书画皆通。中年长居北京,与萧逊、王云同是民国年间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详细]

唐宝锷 [公元1878年-1953年]

  • 唐宝锷(1878—1953) 族名宗鎏,字秀锋(秀丰),香山县上恭都唐家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清光绪四年(1878)三月十四日出生于上海。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派往日本官费留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毕业即任代理长崎领事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调东京公使馆任馆员。光绪三十一...[详细]

彭允彝 [公元1878年-1943年]

  • 彭允彝 (1878-1943) 民国大学校长,国会众议院委员长,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湖南省湘潭县人,1878年生。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师范科。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入警监学校和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详细]

莫伯骥 [公元1878年-1958年]

  • 莫伯骥(1878~1958),字天一。广东东莞人。毕业于广东公医学校,后在光华医学堂学习西医。辛亥革命后,《羊城日报》改组,莫伯骥的兄弟莫伯伊为该报发行人,莫伯骥入报社当。莫伯骥利用莫伯伊官场活动多的机会,后来改营商业,由莫伯伊筹集资金,在西关十七甫开设仁寿药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药涨价,仁...[详细]

马玉山 [公元1878年-1929年]

  • 马玉山(1878—1929) 字宝洪,三乡乌石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菲律宾谋生,1902年在菲开办马玉山商店。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眷念祖国,遂回广州,后在香港开办并以300万元扩充马玉山糖果饼干总公司,兼办糖果饼干制造厂。民国5年(1916)该公司改组为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详细]

马天闲 [公元1878年-1951年]

  • 马天闲 (1878~1951),名骏,耀县孙原乡孝义坊西坡村人。青年时,就学于三原宏道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新思潮,并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受陕西同盟会委托,回到家乡“坐底”,筹建秘密革命据点“耀州牧羊场”。张勋复辟,天闲随宋向辰、樊灵山、郭坚等率师讨伐,不遗余力。 民国...[详细]

卢月樵 [公元1878年-1951年]

  • 卢月樵(1878—1951)郁南县桂圩镇人。清光绪四年(戌寅 )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年六(1904)与龙岗村梅修阁,李朗山、罗顺蓝桂顺等结伴留学日本。到了日本,他学医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学成回国。 回国后,先在上海开设西医诊所,兼任上海光华医院药剂师。民国改元(1912)才回...[详细]

卢廉若 [公元1878年-1927年]

  • 卢廉若(1878~1927)是清末民初澳门的富商,又是一个慈善家和教育家,累官至清资政大夫,祖籍广东新会潮莲乡芦鞭村。其父卢九(名华绍),由乡下定居澳门后,逐渐成为澳门-业的巨子,现澳门有一条街,因该街所有物业均为卢九所有,故名叫卢九街。卢九逝世后,身为长子的卢廉若继承了父业,除经营娱乐业外,还...[详细]

李瑶屏 [公元1878年-1938年]

  • 李瑶屏(1878—1938) 原名文显,字显章,号耀屏,后号瑶屏,晚号“榄山山樵”、“榄溪渔隐”。生于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正月三十日。小榄人。初期绘画以清末海上画派南京吴石仙泼墨雨景山水画为范本,后继学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石各)、王原祁“四王”山水画法。其绘画沉练工细,以山...[详细]

刘百泉 [公元1878年-1942年]

  • 刘百泉(1878~1942) 原名丕汉,板桥湾人,生于清光绪四年。少年时,就读于陕南公学。光绪三十一年,在陕西省优级师范求学时,因撕毁学校限制学生革命活动的布告,被当局以闹-的罪名,通令缉拿,百泉闻风潜逃,只身南下,考入上海公学,后转入理化专修学校,毕业后历任汉口大江日报、芜湖中江日...[详细]

林国英 [公元1878年-1951年]

  • 林国英(1878--1951),字伟侯,澄海县隆都镇鹊巷村人。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并参加同盟会。1907年受孙中山派遣,到汕与许雪秋等人联系,策划黄冈丁未起义,担任后方指挥工作。丁未革命失败后,在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广东省参议员。孙中山曾赠他“博爱”手书一幅。抗日军兴,他...[详细]

李长天 [公元1878年-1973年]

  • 李长天(1878~1973),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著名画家。在伯父李星阁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把伯父的书画艺术继承下来,从伯父学到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广泛学习历代名家作品,特别是对“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画十分倾心,自号宗王。晚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