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士(1877~1915) 何剑士,原名■日丙,字华仲,广东南海人。父亲何昆山,曾赴德国留学,后在香港经商致富。早年从父在家攻读诗书,性喜音乐、戏曲与绘画,曾至成都跟一僧人学剑术,因而改名剑士。 其后回粤,在娱乐界里颇为活跃。他撰写了很多粤曲,其中如《葬花》、《送别》、《哭庭》、《游赤...[详细]
郭赞夏,字叔华,晚号惺庵居士,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福安城关(今南湖街)人。父干丞(作桢),清代贡生。赞夏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前辈熏陶,早年就考中秀才。 民国初,毕业于福建省法政学堂自治科,历任福安县自治讲习所讲师、扆山中学教员。他致力于书法、篆刻,兼长绘画。 民国初年,他的...[详细]
巩宗姬(1877~1959) 棣花街人,毕业于清末警官学校,联保初建,出任主任,后厌政治污浊,辞职躬耕。为振兴桑梓,倡筑棣花河堤,增加水田300余亩,得省府“有功地方”褒语,百姓感戴赠“公正勤劳”巨匾。巩德芳闹革命时,他年逾花甲,仍不辞辛劳冒险进山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支持游击队。一次,上级安...[详细]
高润生(1877~1954年) 高润生,清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福州台江中医世家,祖父高长仁是台江地区有名望的中医师。润生幼年家贫,仅读几年私塾,就在台江中选路复-铺学习中药技艺,旋又师从伯父高寿臣学习中医。他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对中医经典著作,百读不厌。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润...[详细]
高鲁(1877~1947) 高鲁,字曙青,号叔钦,龙门乡人,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十六日出生。高鲁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赖母林氏茹苦含辛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一年,就学于福州九彩园。光绪二十四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光绪三十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出国学习。翌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攻读工科,研究中国古...[详细]
翟汪(1877~1941) 翟汪,字浩廷,广东新兴人。幼时失学,稍长,参加三合会,后随土匪头目李北海,在云浮、阳春、新兴打家劫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到天堂招抚,委李北海为哨官,翟汪当什长,随李北海往肇庆。宣统年间,翟汪在水师提督衙门当哨官。辛亥革命后,翟随李耀汉在云...[详细]
陈箓 (1877~1939年) 字任先,号止室,闽县人,家居光禄坊。先入福建船政学堂、铁路总局附设矿化学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昌自强学堂,留校任法文班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护送留学生赴德国,翌年入巴黎法律大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获法学士学位,...[详细]
蔡潮初(1877年—1937年),字襟三,别号略庵,漳州东厢人。幼聪颖,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已酉科中第一名拔元,奉旨赴江西县丞,时政事日非,不赴。后居家专心精研医学,凡《内难经》、《伤寒金匮》及历代名家著作,无不悉读,尤精金匮及东垣、丹溪、景岳诸大家学说,精于运用金匮经方,善治奇难杂症,亲友有疾,...[详细]
张振武(1877—1912),汉族,湖北罗田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详细]
张献之(1877~1942),原籍丹徒县。岳父徐功甫,扬中油坊中滩乡绅。张靠岳父资助,于中滩围垦长生、长兴、珠滩三个圩。圩里土壤沙质,栽桑70多亩。世亲殷金文在丹徒黄墟设蚕种制造场,兄张佩之在姚家桥开设茧行,基于这些条件,张于鸣凤乡中滩开设“江东蚕种制造场”。 1930年,制造场有...[详细]
张其锽(1877-1927),字子武,号无竟,广西桂林市永福县苏桥镇人。民国陆军上将、广西省长。 清光绪三年(1877)农历三月廿四日生,出身仕宦世家。其祖父张允勋,尝平广东寇,署封川知县,殁曾知府加道衔。其父张琮,同治壬戌举人,广东试用知县,历诸剧邑,三权南海,升知府加道衔。张其锽6岁开始...[详细]
徐进炤,字德熙,花县三华村人。男,出生于1877年,“世务农,少年失怙,母毕氏。兄弟四人,长兄进坤,番花同盟分会之正会长。兄弟任侠敢死,为会中所推重。烈士性刚直,酷嗜酒,饮必数升,兴至,虽斗酒不及乱也。家贫不能常得酒,曾入酒肆为佣,不半月,则肆主摒不用之矣。甲辰五月潦水涨,烈士家居闷极,忽腾身...[详细]
薛勉,字退珊,陕县张湾乡大峪口村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生于官宦地主家庭。其父薛端介是清朝文林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以优廪生被聘为陕州中学堂主讲教师,是陕县首批新学教师。他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没落政治,非常不满。清政府几次要他出任官职,他都辞掉...[详细]
韦统铃(1877-1911),字香泉,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教士出身。祖父曾投太平军,兄弟五人爱打抱不平,被称为“五虎将军”。统铃一目失明,但健目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呼独眼龙。但他身躯伟岸,力大无穷,能挑两百斤的担子,可将碾禾的石磙双手举起。由于受父辈影响,他从小疾...[详细]
秦润卿(1877~1966年) 秦润卿,名祖泽,字润卿,又号抹云老人,浙江慈溪孝中镇(今江北区慈城镇)人。自幼丧父,靠母手工所得,入私塾求学。16岁进上海豫源钱庄学业,服务于上海银钱界60余年。曾任上海钱业公会理事长,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中央银行监事等职。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和民国...[详细]
梁生辉(1877—1955) 祖籍宝鸡县阳平镇石家村,后移居扶风县段家乡沟老村。 梁生辉出身于一个武林世家,从小热爱武术。他的刀、 、剑、棍、拳脚功夫样样精通。一生闯荡江湖,常以 棒会友,与他比武的人败者多,胜者寡。辛亥革命前后,午井乡原子头村有个外号叫“吴麻子”的人,以...[详细]
李韫珩(1877—1948),国民党中将。宁远县礼仕湾人。早年报考保定军校。毕业后,应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之请,任参谋长。积极拥护孙中山,在湖南最先举起护法义旗。在战争中,常以迂回战术取胜。1920年,在驱逐张敬尧的长沙战役中,他亲率卫队数十人,率先攻入城中,旋任长沙警备司令。三湘人士,都视他为名将...[详细]
靳志(1877~1969.2),字仲云,开封市人。清初太高祖为造酒工人。后改工为商,在开封城内新街口开"西合盛"酒馆。以后数代读书。其父祖怙以附贡为河南孟津县教谕。家渐中落,房产荡尽。靳志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得拔贡,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榜下用工部主事,同时在京师大学堂学习法语。光绪...[详细]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