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人物

高鲁

[公元1877年-1947年]

高鲁为[公元1877年-1947年]

  高鲁(1877~1947)
  高鲁,字曙青,号叔钦,龙门乡人,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十六日出生。高鲁幼年丧父,家境贫困,赖母林氏茹苦含辛教养成人。光绪二十一年,就学于福州九彩园。光绪二十四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光绪三十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出国学习。翌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攻读工科,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第一个编制了以立春为岁首的《长春历书》。宣统元年(1909)毕业,以力学计算方面的论文获工科博士学位,奉派考察德、法各国工厂。同年,孙中山在巴黎组织同盟会,高鲁积极参与活动,联络在比利时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随孙中山回国到福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历任临时政府秘书、教育部编纂、江苏省政府委员、大学院中央研究部秘书。民国3年(1914),任北京中央观象台第一任台长,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任教。
  高鲁任台长后即设立历数、天文、气象、磁力四科,对前清“钦天监”做了根本的改革。同年,参加东京国际气象会议,介绍我国气象台组织、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引起国际气象学界的注意。回国后,创办《气象月刊》,后改为《观象丛报》,普及气象知识。翌年,开始筹备在北京建立大型天文台,提出设计图样,编造预算,购置许多先进的仪器、仪表,还正式测定北京的经纬度,并以中央观象台的名义颁发按照国际通用月份排比的历书,此外还在库伦(今乌尔巴托)设测候所,为中国现代天文气象研究打下基础。
  同年冬,袁世凯阴谋窃国称帝,筹安会的骨干分子企图借重中央观象台以天象名义,发起向袁氏上 书“劝进”,遣人说服高鲁。高乃笑告曰:“日月合璧,非日蚀即月蚀,乃凶兆非吉兆也,五星联珠有定期,在事前可以算定,空中四十五度内五星联珠之现象,偶逢喜事,虽亦有之,但终以不祥者为多。”高坚辞益力,终不为动,来者怏怏而去。
  民国7年,高鲁参加巴黎国际统一时辰会议,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他所设计的中国天璇式中文打字机的图样,引起与会学者的重视,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事后留任中国留欧学生监督,民国10年回国复任。
  民国11年在高鲁积极倡导下,成立中国天文学会,高就任第一任会长和总秘书。
  民国15年,高鲁南下投奔广州国民政府。次年,任南京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秘书、大学院秘书。
  民国1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高就任天文研究所所长,是年冬,完成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测量工作。翌年,出任驻法国公使。在驻法公使任内,为全权代表与爱斯托尼亚签订通商条约及签订中希(腊)友好条约。曾偕同王宠惠、蒋作宾、伍朝枢诸节使,联袂赴日内瓦,运动撤废在华领事裁判权,获得原则通过,另订办法实施。在法期间,关心注视天文界最新研究成果,对日食作进一步观察,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得相对论创始者爱因斯坦的赞赏。
  民国20年,应召回国,被任命为教育部长,未抵国门,被任为中央-委员。他与天文学家张钰哲、陈遵妫等共同商定,提出整理古天文学的四原则十七条大纲,即以科学方法整理历法,疏解并证明古历法原理,推算疏密程度,干支及岁时,中星列宿,中历制度的起源沿革,古代观测记录的整理和历史发明真伪的考核,对现代天文学史研究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民国26年,他主持《世界百科全书》中《天文学全书》工作,其负责编写《中国天文学史》的资料已搜集齐全,可惜在抗日战争中散失。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妄图拉高鲁到南京任职,遭到严词痛斥。他只身滞居重庆,继续从事天文学研究。民国30年9月12日发生日食,他与余青松、竺可桢、张钰哲、陈遵妫等人在甘肃临洮观测日全食,测定了日全食的天空亮度。
  民国31年,任闽浙监察使,值福建沿海八县光复,善后工作百废待举,高鲁出巡辖区,得知日军犯闽时沿海驻军多不战而退,毅然不惧权势,向-提出弹劾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抗战不力,结果反而被免去职务。旋因社会舆论的指责,政府不得已又任命他为-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军风纪第一巡察团委员。
  民国34年6月,返回福州,7月旧病复发。民国36年6月26日病逝于福州,终年71岁,临终时家境贫困,甚至无以为殓。
  高鲁爱好篆刻、藏书,因其父把书室称为“霁云楼”,他便自刻“霁云楼小主人”的石章,作为藏书图章;又刻“清白”二字石块置诸案头,作为座右铭,他的主要著作,行销海内外。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