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宗尧(1876-1947),字钦甫,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幼年入香港中央书院(后改皇仁书院)读书,留学剑桥大学。1892年加入杨衢云创办的“辅仁文社”。1897年任北洋大学堂教习。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以温宗尧为驻沪外交代表。1908年,授驻藏帮办大臣。1911年11月,任南北议和南...[详细]
王鸿钧(1876—1942)字荫堂,号乐天、乐天老人、老荫。历城人。书法家。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任江苏省邳县知县,1926年3月后任河北省财政厅秘书长、副厅长。 1933年后 辞官定居济南。一生喜爱书法,初习魏碑,后习二王及欧柳诸家行楷书,兼采历代大家之长,自成一格,尤擅行楷大字。其字...[详细]
谭德钟(1876~1949),字组云,号高谭,晚号海陵老人。民国时期蜚声上海书坛,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祖籍江西南昌,后迁至海安镇。少年时,谭德钟从海安陈西璧、陆子才研究文学,临摹碑帖,学习刻苦。民国6年(1917年)遍游长江沿岸及京师、粤、闽,一度定居上海,历遇康有为、吴俊卿、李瑞清、于右任等...[详细]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 1876年6月,司徒雷登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9年...[详细]
秦国镛(1876—1940年),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丁寨人。 秦国镛又名秦秀镛,字子壮。出身书香之家,幼有大志,县试入文庠。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经选拔先后留学法国、比利时,学陆军及机械科,凡七年。回国后任陆军部参事,他比较中西实力,深感要巩固国防,与列强抗衡,必须急练空军。民国元年...[详细]
凌文渊(1876~1944),名庠,字文渊,以字行,号直支(亦作植支),署名筒庐、隐峰居士。泰州人。少时家境清寒,苦读力学,入两江师范学堂,后为贵池刘世珩之幕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随刘赴日本考察大阪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目睹日本明治维新实业振兴气象,深有感触。回国后即研究时务,探索中...[详细]
李景星(1876—1934)费县城人。学者。先后在本县和肥城、峄县教书,晚年致力著述,有著作20余部。刊行于世的有《四史评议》《经说》等。1933年负责总纂《费县志》,将近完稿时病逝。 ...[详细]
李凤梧(1876—1937)字瑞芝,号锋武。栖霞县(今栖霞市)泽头村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在烟台参与创办《渤海日报》,宣传革命。1911年烟台举义,战功卓著。次年任军政府财政司司长。袁世凯篡权后--大连。 曾主持烟台广仁堂多年, 从事慈善事业。1922年创...[详细]
孔绍尧,原名孔庆全,绍尧是其字,号性安。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城。其家境贫穷,靠父亲孔宪山做泥木匠维生,母亲朱氏勤俭治家,纺绵花,千方百计供儿子读书。孔绍尧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光绪年间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中了举人。孔绍尧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民富国强的变化,...[详细]
康拉德·阿登纳(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理,他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联邦德国等四个重大历史时期。在他的领导之下,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二战战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进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创造...[详细]
康代裕(1876—1911年),别名潘楚、子厚,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和平乡人,参加了辛亥首义。 代裕自幼聪慧,富有-精神。幼年,其父聘请家庭塾师教读,代裕顽皮,塾师常罚以跪读。代裕仍眼不盯书、心不收字。父亲发怒,将代裕双手反绑于扁担两头,关在房中,代裕用扁担一头拗开房门,侧身逃出。这一行动,...[详细]
董永成(1876~1936),字冠吾。滨海县东坎镇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自己宅内自办义学,时有学生40多人。辛亥革命后,阜宁县知事聘其任县劝学所总董事兼视学。民国3年至5年(1914~1916年),任阜宁县教育经理处总董。民国5年至7年,当选为江苏省候补议员、议员,并任省水利协会会...[详细]
陈森(1876—1947)字柏岩。潍县人。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皆通,尤精小篆,并善绘画、篆刻。墨迹今存甚少。他一生不求功名,潜心书法,义务教学,从不辞求教者。曾将多年书法练习之体会编成《书法口诀》授予弟子。 ...[详细]
边凤歧(1876—1939) 字岫双。临淄县西关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光绪己酉科拔贡。1908年撰修《临淄乡土志》13篇,1919年又参修《临淄县志》8册35卷。于1939年去世。 ...[详细]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县人。民国元老之一。他出身书香世家。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入安徽大学堂。次年到南京与赵声等人组织强国会,继而考入安庆武备学堂。后赴芜湖任安徽公学体操教员,与同校教员-等组织革命团体岳王会,立志反清。后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任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二...[详细]
左学谦 (1876-1951) 长沙市总0会长,实业家。 湖南省长沙县人,1876年生于长沙县大贤都家常冲棠子湾。自幼随父耕读,勤奋好学,21岁考中秀才。1902年考入湖南公立法政学堂。1909年被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员,并出任湖南电灯公司董事长,是湖南早期知名实业家,为民族工...[详细]
郑志盛(1876~1950)原名志雍,字渭滨,志盛是他的主要商号,城区凤山街道人。作为清末至民国时代的海丰县知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经历从白手起家到一度成为汕尾地区首富的创业途程。 郑志盛起初驾舢板做港内水上生意,累积一些资金购置虾船,以少利润分成发包给渔民生产,把收益的资金用于添置渔船。虾...[详细]
赵廷襄(1876~1931)字荩臣,大洼县田家镇东荒地村人。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奉天警务厅督察长。 1915年,考取第四届县知事试验乙等,先后任南皮、东亭、滦县知事、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奉天同善堂堂长。1924年,为民请命,控诉官府私占救灾费,状告成功。1931年病逝。同年(公元18...[详细]
张竹君(1876-1964),女,广东番禺沙湾螺阳乡岐山村(今龙岐村岐山自然村)大巷人,居于穗城西关。清末民初女权先驱者,著名女医师。 光绪二年(1876)生,出身显宦豪富之家。其父张世蒸,为三品京官,擅书法、词画,精算数,著有《弧三角法》、《测量备要》等书。 张竹君七八岁时患“脑气筋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