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王襄 [公元1876年-1965年]

  • 王襄(1876.12.31--1965.1.31),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详细]

王际亨 [公元1876年-1934年]

  • 王际亨(1876~1934),字铨运,本区引翔港人。王氏原系望族,后家道中落。因父早亡,家境更陷贫困。依赖其母含辛茹苦,悉心抚养,又得其叔接济培育,终于苦学成材。清宣统二年(1910年),中末科举人,遂跻身名流,重振家业。为纪念其母与叔的养育栽培之恩,王为二子取名洪恩、世恩,并于瑶阶弄宅第之前,...[详细]

涂其洪 [公元1876年-1952年]

  • 涂其洪,字渭川(1876~1952),古蓬街人。10岁入私塾读书,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宣统末年(1911年)参加科举考试,录取秀才生。他擅长诗、词,书画,特别喜欢画螃蟹爬篱笆。 他的书画展出评比,每每获奖,名噪广西,受到广西省长的赞许。民国12年1月,广西 省政府委派他出任忻城县弹压。当时...[详细]

孙钺 [公元1876年-1943年]

  • 孙钺(1876~1943),字子鈇。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生于通州(今南通市城区)。张謇为通州师范规划公共植物园物色筹建人才,经推荐,孙钺负责工程建设。光绪三十一年,植物园改建为博物苑,孙钺继续负责苑务。博物苑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孙钺征集文物、制作标本、编订篇目,内容集历史、美术、自然诸项。...[详细]

施淑懿 [公元1876年-1945年]

  • 施淑懿 (1876—1945) 施淑懿,女,祖居城内南街。父在光绪年间中进士,长期在外做官。施少年时好吟诵。17岁随父到湖南,从外祖、舅祖习诗,自号学诗。22岁,与庙镇蔡南平结为伉俪。1902年,父调京城任职,施留武冈。1904年夫亡,奔丧回崇。 施有爱国思想,关注时局变幻,时怀忧国之心...[详细]

任凤苞 [公元1876年-1953年]

  • 任凤苞(1876—1953) 字振采,江苏宜兴人。喜研各地志书,对全国省、府、县志书收藏甚丰,为全国收藏志书的名家。1915年应税务督办兼交通银行总理梁士诒的聘请任协理,曹汝霖继梁士诒任该行经理时,受曹之委托掌握银行实权,成为交通系之重要人物。1919年随曹下台而辞职。1928年迁居天津,投资于...[详细]

穆藕初 [公元1876年-1943年]

  • 穆藕初(1876~1943),上海市川沙县杨思镇人。14岁进棉花行当学徒,并在夜校学英语,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入海关,阅读大量中外书刊,晚间从西人学历史算术。宣统元年(1909年)赴美留学,民国3后(1914年)获农业硕士学位。回国后与兄集资20万收买在高廊桥刚兴建就破产的纱厂,取名德大...[详细]

陆宗舆 [公元1876年-1941年]

  • 陆宗舆(1876—1941)字润生。浙江海宁人。1876年(清光绪二年)5月14日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经科。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回国后任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6月1日参加学务处举行的第一次考验游学毕业生,获举人出身...[详细]

林俊廷 [公元1876年-1933年]

  • 林俊廷(1876—1933) 字苒田。上思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入绿林,后充当头目。二十二年受苏元春招安,任先锋队管教,不久升任管带。二十九年转属陆荣廷,任督带。宣统三年(1911)升巡防队统领,次年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龙州兼边防对讯督办,担负龙州、凭祥、宁明、思乐(今属宁明)一线边防治...[详细]

李桂春 [公元1876年-1960年]

  • 李桂春(1876~1960),字丹初,黑了宿村人,晚清考取秀才后,家贫无力外出应试,就读于县传习所,后在东湾村执教五年。因幼年和陈土凯为同窗学友,陈深知其性格才学,民国12年(1923年)陈接任陕省秘书长时,应邀特聘充任秘书年余,因烦于世俗奉迎,退而家居,教育子侄。后陈又多次聘请,均婉辞不就。时...[详细]

徐兴范 [公元1876年-1938年]

  • 徐兴范(1876~1938),字师竹,江苏丹徒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科,辛亥革命前历任南洋中学教员、无锡廷弼中学、商业学堂堂长、镇江府中学堂教员。辛亥十月据江苏省都督府令“取消各县劝学所,归民政长学务课办理。年底被任命为丹徒县学务课长,越年又被任命兼任县视学。民国7年(1918)各县遵部...[详细]

封祝祁 [公元1876年-1959年]

  • 封祝祁(1876—1959) 字鹤君,别字檗庵。容县人。出身于容县封氏望族,父封蔚礽为清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湖北乡试同考官等,曾主修湖北《蕲州志》,著有《还续斋古文》等。长兄封祝唐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官内阁中书、陕西乡试同考官等,后主讲容县绣江书院,曾总纂...[详细]

周钟岳 [公元1876年-1955年]

  • 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剑川金华忠义巷人,白族,钟岳出生贫寒,刻苦自励。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癸卯科乡试,中第一名,称解元,1904年,至日本弘文学院留学,肄业师范。1905年复进早稻田大学,习法政。曾汇编《师范丛编》10卷,辑译松村介石《中国教育制度变迁通论》1卷。云...[详细]

周小农 [公元1876年-1942年]

  • 周小农(1876~1942),名镇,字伯华。无锡县(今无锡市区)西门外棉花巷人。中医。17岁起,先后从邓羹和、张聿青学医,专心研读叶天士、吴鞠通等先辈医籍,在临床实践中虚心切磋。3年卒业,在沪应诊。继任上海广益堂、上海警署医职。民国元年(1912年)回无锡行医,诊治谨慎周密。诊治温邪、湿热及杂症...[详细]

郑忾辰 [公元1876年-1953年]

  • 郑忾辰(1876~1953年),原名德元,号慨尘,福清县人。24岁中秀才,后东渡日本留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东京首批参加同盟会,从此终生追随孙中山,忠贞不渝。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随郑祖荫等在福州成立社团、创办学校,还在福清创办铺前学堂,以教育掩护革命。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详细]

张培爵 [公元1876年-1915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烈士]

  •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荣昌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元勋。1903年入四川省城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科。1904年创办成都列五中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光复重庆,被举为蜀军政府都督。成渝合并后,任四川都督府副都督、民政长。1913年,袁世凯调张培爵到北京,委其为-...[详细]

张公制 [公元1876年-1966年]

  • 张公制(1876-1966),原名介礼,字公制。山东安丘县城里人。 光绪二年(1876)生,出身书香门第。其先祖张贞,为明末清初名儒。两位兄长张介湘(字竹溪)、张介垣(字省三)都是进士。 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举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丘县成立劝学所,出任劝学所...[详细]

张伯苓 [公元1876年-1951年,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

  •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覆师、威海易帜之辱,奋然立教育救国之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详细]

曾毓隽 [公元1876年-1967年]

  • 曾毓隽(1876~1967年),字以烺,号云潭,祖籍长乐县,迁居闽县(福州市区)孝义巷。早年就学于福建船政学堂,后被选送出国留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任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邮传部委派,勘测川汉铁路线。宣统二年(1910年)冬,为段祺瑞幕僚,颇得赏识,被...[详细]

吴秋辉 [公元1876年-1927年]

  • 吴秋辉(1896~1927)原名吴桂华,自号诧傺生,为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吴秋辉出生于临清县城内考棚街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幼时天资聪颖,稍识文字,便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0几岁时写的诗文即闻名乡里。19岁时,在康有为、梁启超酝酿变法、鼓吹新学思潮的影响下,吴秋辉一改厌恶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