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浦东新区人物

穆藕初

[公元1876年-1943年]

穆藕初为[公元1876年-1943年]

  穆藕初(1876~1943),上海市川沙县杨思镇人。14岁进棉花行当学徒,并在夜校学英语,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入海关,阅读大量中外书刊,晚间从西人学历史算术。宣统元年(1909年)赴美留学,民国3后(1914年)获农业硕士学位。回国后与兄集资20万收买在高廊桥刚兴建就破产的纱厂,取名德大(现上棉三十一厂)。从建筑厂房、订购安装机件、规划督建等,他均亲自参加,并在厂附近租地60亩研究棉质改良。9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他白天下车间巡视,夜间制出各种生产报表。建立试验间,搜集市上最上佳纱若干,逐一检验优点,试用于本厂所产宝塔纱上。开办技术夜校,招收本厂技术工人入学,每天亲自讲课,并制订管理制度132条,加强劳动纪律。遂使宝塔纱质量成为沪上各纱厂之冠,在民国5年北京商品陈列会上名列榜首。他将美国泰勒、吉培尔所著《科学管理法》、《标准动作》翻译出版,系统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管理理论。民国5年5月又集资120万,在德大毗邻处建厚生纱厂(现上棉三十一厂)。次年投产,机器全部购自美国隆克惠尔纺织机械厂,产品质量极佳,工厂管理益见完善。他与聂云台等组织植棉改良社,亲自编印《植棉浅说》,购买大批美国良种分发各省,购置美国锯齿式轧花机建轧花厂,优价采购各地良种。民国8年与聂云台等组织上海纱厂联合会,内设植棉改良会,被举为植棉委员长,推广优良棉种,每年由纱厂联合会捐经费2万,在江、浙、直、鄂、豫、湘等省设场16处。同年集资200万,在郑州兴建豫丰纱厂。穆提出“兴实业,必须先谋实学”。他在兴办企业的同时,兴办各类学校。翌年向北京大学捐银5万,作为选派留学生的费用。当年受资助出国的有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等。罗等学成归国后,于民国26年集资设立穆藕初奖学金,民国29年获得第一批奖学金的为刘有成、杨振宁和周大晶。民国10年,资助创办昆曲传习所,又与张紫东、徐凌云等组织昆曲保存社。资助创办苏州昆剧传习所。他还著有《昆曲演出史稿》、《上海戏曲史料荟萃》戏曲论文。俞振飞谓:“昆曲得以保存于世,赖先生之力,其功不朽。”民国12年他与聂云台等赴京要求国家发行3000万纱业公债,帮助华商克服困难。但曹锟、高凌蔚等北洋军阀予以破坏。6月23日他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表宣言,不承认曹、高之流代表国家并通电全国。毛泽东在《向导》载文赞誉穆藕初是“商人出来干预政治的第一声”。不久豫丰厂被军阀占作军营,沪上金融界又群起逼债,他愤而辞去德大、厚生两厂厂长,大病一场,写下《藕初五十自叙》。民国17年起先后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主任、上海市救济委员会主任等职。
  
同年(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