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芝(1875—1933)字兰亭。济宁直隶州(今济宁市市中区)北门大街人。曾任北洋政府币制局副总裁、全国烟酒事务督办。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考取陆军学堂,肄业后为曹锟办理文牍,被赏识,委以机要秘书。1912年,任东三省测绘学堂书记官、文案提调。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部秘书官...[详细]
孙学源(1875—1950)桓台县荆家镇前孙村人。出身瓦工世家,18岁即掌握瓦工基本技术,19岁能承担重修长山县衙工程。1916年在济南成立永德源营造厂,承建过齐鲁医院等工程。1950年去世。 ...[详细]
宋传典(1875—1930)又名化忠,字徽五。益都县(今青州市)人。1887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库寿宁在青州创办广德书院。因其父被招为厨师兼校役,宋传典因而受库寿宁的资助,就读于广德书院。1898年毕业后,被留校任英文教习。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广德书院停办,宋传典随库寿宁去烟台躲避。...[详细]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生平年表 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实为5周岁)能诗之誉。徐志...[详细]
钱振锽(1875~1944),字梦鲸,号谪星、名山、庸人,晚号寄园;晚署海上羞客。阳湖(今常州市区)人。教师、诗人、书法家。16岁中秀才,常独居深思,言论奇特。18岁时刊成文集《快雪轩文》。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一说工部主事)。因多次上 书不纳,宣统元年...[详细]
钱振(1875~1944) 字梦鲸,号谪星、名山、庸人,晚署海上羞客,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武进人。少承家学,10岁便能作五言诗。18岁刊成《快雪轩文》。光绪二十九年进士,任工部主事。因多次上 书不纳,毅然弃官回常,从此不求仕进,终身以读书、著书、教书为业,在寄园设塾讲学近20年,...[详细]
马官和(1875—1936)字惠阶,号仲平。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夏陆沟村人。著名企业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始办企业。宣统年间,先在家乡与栈子村叶友彭合伙开办织布工厂,在县内首次使用新式铁机织布,曾有“机器不转,马官和急得淌汗”之说。不久,织布厂因故关闭。民国初年,马官和去济南,任省参议会议员。在...[详细]
刘艺舟(1875—1937)原名刘必成,又名木铎。湖北鄂城沼山人。戏曲活动家、编剧、演员。青少年时代,愤于清朝的腐败,拥护维新变法。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加入同盟会。因喜爱戏剧,与当时留日学生组织的新剧团春柳社多有联系,并与春柳社主要成员王钟声相友善。回国后与王钟声...[详细]
李光仪(1875—1912)字小岩。临沂城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堂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1905年8月, 李光仪参加了1000多名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同盟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详细]
江谦(1875~1942),字易园,号阳复。原籍安徽婺源。17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通州(今南通市区)受业于张謇门下。嗣后,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光绪二十八年,协助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为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以所辑“两汉学风”治校,并以能耕能读为校训,开办农场为实习场...[详细]
韩振铎(1875—1951)艺名“咬断弦”,或称“小脆瓜”。惠民县大桑落墅韩龙章村人。16岁入本村戏班学戏,工青衣。他参加五虎班,在惠民、阳信、沾化、利津、广饶等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他擅演《秦香莲》《桃花庵》《国公图》等戏。 ...[详细]
高嘉晋(1875—1930)字仲升。沂南县高家中疃人。篆刻家。自幼读书。清末考入县学为生员。后在南栗沟、垛庄(今属蒙阴县)等地执教达10年之久。1919年辞馆回家,从事书画、雕刻,造诣日深,尤擅核雕。他的桃核雕刻能据料施艺,刀法精湛,独具匠心。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或雕刻单螭或多螭,或雕刻松柏、花...[详细]
高恩洪(1875—1943)字定安,亦作定庵。蓬莱县(今蓬莱市)上口高家村人。民国交通总长、教育总长。他出身农民,先后就读于上海电气测量学校、英国津普大学,曾任清廷驻英使馆翻译。回国后,历任参赞、西藏通商交涉事宜督办、东三省军政事宜督办、交通部秘书等职。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高恩洪先后任汉口...[详细]
程锡培(1875—1941) 号贯如,南蓢亨美村人,中国早期铁路工程师。清末天津北洋大学第二届土木工程学生,结业后参加粤汉铁路的测量和修建施工工程,是詹天佑的得意门生,设计的湖北黄石港至象鼻山矿区铁路受詹天佑高度赞扬。“八一三”事变后,任沪杭甬铁路总工程师,坚守嘉兴,指挥修复铁路,确保前线军...[详细]
曹亚伯(1875~1937),原名庆瑞,字凌云,别名工丞。基督徒,礼名亚伯。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寓居昆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两湖书院,与黄兴同学。光绪二十八年到湖南新北办中学,当年冬去日本。翌年回国,受聘赴长沙执教,为掩护革命,曾加入基督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等人,先后...[详细]
贝寿同(1875~1941),字季眉,又字季美。吴县(今苏州市区)人。著名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早年为吴县庠生。后毕业于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嗣后赴德国,入夏洛顿盘工科大学建筑科学习建筑。归国后,执教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曾任民国北京政府-技正、民国政...[详细]
朱卓文(1875—1935) 原名仕超,又名式武,张家边西桠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旅居美国旧金山。1910年,在旧金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并入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同年底与邝佐治伏击访美的清廷海军大臣贝勒载洵,邝被美国警探追捕,其幸逃脱。民国元年(1912)回国后,...[详细]
周震鳞 (1875—1960) 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国参议员,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宁乡县人,1875年生。1894年中诸生。后考入武昌两湖书院,与黄兴同窗5年,志同道合,结为好友。喜读经史、兵法、地理,与谭嗣同等过从甚密,共同讨论救国方略。两湖书院毕业后回湘,与人创办宁乡师范学堂、宁...[详细]
赵植芝 (1875—1950) 赵植芝,滘头南雄里人。早年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友人介绍谒见孙中山,旋参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太平洋支部会长。宣统二年(1910年),在香港花旗公司蒙古邮船当华语翻译,借以帮革命党人运输军火,支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