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岑(1873~1947),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自署天放楼主人,笔名麒麟、爱自由者、金一等。吴江县(今吴江市)同里镇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1873年6月15日)。学者,诗人。少年时师事顾询愚、钱词锷习诗文。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他“痛政府之不...[详细]
褚辅成(1873年—1948年3月29日),字慧僧,一作惠生,浙江嘉兴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监生出身,日本东洋大学高等警政科毕业,在日本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任嘉兴府0总理。1909年当选为浙江省咨询局议员、候补常驻议员。辛亥革命时期,参与领导...[详细]
丁启哲(1873—1939)字东斋,号雪卢。潍县人。善画人物。曾任图画教员,与邑人刘秩东等创办“同志画社” 。 精医术。著有《自笑轩诗集》《老莲汇稿》《北海人范》等。 ...[详细]
仇埰(1873~1945),字亮卿,一字述庵。南京人。出身书香世家。17岁考上秀才,不久补为廪生。清光绪年间留学日本,入弘文书院习教育。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殿试分省浙江以知县用,以矢志乡梓教育事业,乃托词亲老,辞不赴任。时已在南京与伍仲文等创办四区模范小学。历任第一模范学堂(校)堂长(校...[详细]
蔡寅(1873~1934),字冶民,别号壮怀。吴江黎里镇人。少年时有神童之称,12岁就能书径尺大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教育会,与章太炎、邹容游。《苏报》案发,与金松岑等延请英国律师琼斯为章太炎、邹容辩护。未果,避祸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政法。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结...[详细]
郑润琦(1873年~1931年),字仰韩,乐平大旗头村人。自少跟随伯父、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郑金)从军,久历戎行。初任排长、连长、营长。辛亥革命后,护国战争时在魏邦平部独立第二旅任帮统、统领,后任护-第五军第一司令。民国9年(1920年)粤军回粤,魏邦平率部响应,魏所部编为粤军第三师,郑任第三师...[详细]
徐勤(1873年~1945年),字君勉,号雪庵,戊戌维新的主要人物,白坭庙岗村人。17岁赴穗从师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同为康之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于上海设分会,派徐主理会务,兼任《强学报》主笔。期间,徐还为《时务报》、《知新报》、《湘报》等报撰写论著20多篇,...[详细]
潘受之(1873年~1962年),字元康,大塘白水塘村人。17岁赴新加坡随父学医,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于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而享誉星洲。曾因治愈坤甸埠皇室数位家眷疾病,受苏丹(土王)嘉奖。后开广生堂药房,用祖传秘方配制应急蝠油散、疳积散、仁丹等成药,畅销南洋各地。潘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详细]
李晚(1873—1911年),字晚君,号晚发。出生于贫苦农家。8岁入私塾读书,赋性聪慧刚直。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22岁与高要县白诸一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载,便到香港以缝纫为业。 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薰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详细]
李起颐 (1873~1922)字铁侯,本县陈家坝乡杜家台人。李幼时,赋性聪颖,好读书。19岁中秀才,24岁中贡生。善书法,常有慕名求其书字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赴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北京,经友人陈少端(安康人,在清户部任职)介绍于满族子弟学校任汉学教员;次年,时值八国联军入侵,遂回故乡...[详细]
李燮和 (1873-1927) 中国同盟会会员,光复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元勋。 安化县兰田镇(今属涟源市)人。字柱中,派号代钧。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初补县学生员,又就学长沙求实书院,喜与会党及忧时志士交游。光绪三十年(1904),约集同志立黄汉会。旋参加华兴会,与谋长沙起义。事...[详细]
黎彩彰(1873~1927),字锦涛,宁羌州人,原籍湖北麻城孝感县,其先主明末迁宁定居。彩彰少时聪慧勤奋,16岁中秀才,正欲参加科考以进仕途,却逢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子砭教案发生,清廷诏停宁羌州科考,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三原于佑任创办的宏道学堂攻读,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 ...[详细]
黄节(1873~1935),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别署晦翁、佩文、黄史氏。广东顺德县人。自幼聪敏好学,深明事理。稍长,鄙夷同宗黄士俊的变节行为,易名为“节”,取号“甘竹滩洗石人”,以明立德蹈义之志。22 岁到简岸草堂就读,颇受老师简朝亮道德学问熏陶;课余与同学邓实结为知交,以匡世扶危相互勉励...[详细]
陈绎如(1 873—1 957),澄海县隆都镇宅头村人。20多岁到泰国,业余勤奋自学,先应考就任于泰国法律破产厅,后应考得任律师,于民国1 3年(1924)创办黄桥律师楼。曾任泰国律师惩诫委员会委员,为泰国法律界知名人士。 民国以前,他参加同盟会,负责同盟会泰国分会潮属主盟工作。入民国后,曾...[详细]
周自齐 ,山东成武郑庄人(原属山东单县), 祖籍浙江秀水,明朝时迁至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原属单县),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他早年出使海外,后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2年出任山东都督,192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还曾短期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详细]
曾广銮是清朝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袭一等毅勇侯、云骑尉世职。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1910年资政院开院,任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退职归乡。民国九年(1920年)卒。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国藩之孙,曾纪泽三子。清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详细]
俞明颐(1873~1966年),湖南长沙人,父系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寿臣、寿丞。曾以湖南试用道任湖南武备学堂总办、湖南督练公所(清政府训练新军的部门)兵务总办,1904年前后担任过湖南学政。 1905年,俞明颐总办长沙开埠事宜,1906年补湖南辰永沅靖道,1908年,俞明颐还主持过剿...[详细]
保定士官学校第三任校长 治学从严 , 爱国爱生创佳绩 曲同丰 (1873-1929), 字伟卿 , 山东福山人 , 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三期。曾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教官 , 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监督、保定军官学堂监督 , 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 , 任 38...[详细]
彭养光 (1873-1946):字临九,钟祥客店人,清光绪秀才。1905年,彭养光在武昌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第二年加入日知会,参加过萍济醴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武昌,组织“安郡公益社”,任社长。 1906年,日知会失败,刘静阉等人被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