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枢(1854~1938),字星垣,江城乡六新村公所西坡村人。光绪七年(1882)考取廉州府学生员,十一年补增广生员,十六年报捐贡生。 光绪二十四年,他创办了进诚书院。同年.报捐同知。10月加捐三班,分广西试用。光绪二十七年,他在广东账捐局报捐蓝翎,随后赏换花翎。同年因“剿匪”有功被奏保以...[详细]
李成虎(1854—1922),萧山衙前西曹村(今凤凰村)人。少年时曾随母乞讨为生,家境贫苦。 陈晋生(1878—1922),萧山衙前项家村人。向以务农谋生。 1921年4月,沈定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回乡发动农-动,倡导组织农民协会。李成虎积极响应,并动员农户团结起来,同地主、奸商斗...[详细]
蒋敬时(1854—1926),字耐溪,富阳新关村人。出身书香门第。7岁丧父,更因战乱频仍,至11岁始人塾读书。天资聪颖,学习勤奋,不数年读完“四书”、“五经”。18岁考中秀才后,师从同邑儒夏寿嵩。夏深为器重,以女妻之。时瞿鸿机(字子久,湖南善化人,同治进士)任浙江学政,为培养科举人才,特选拔蒋敬...[详细]
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父亡后更字鲜庵,自署斋居士,别署斤竹山民,瑞安人。清光绪三年(1877),肄业国子监南学。六年中进士,人翰林。九年散馆授编修,十年兼会典馆编修,十一年任武英殿暨国史馆纂修。十二年,奉派教习庶吉士。十三年,赏加侍讲衔。校读孙诒让《墨子间诂》,举正十余处,为写跋...[详细]
高桥是清(たかはしこれきよ,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是第20届日本首相、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在 冈田启介内阁任大藏大臣时,因反对为扩军而增加财政支出而被日本陆军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陆军兵变士兵暗杀。高桥是清生活于日本由弱到强、开始侵略邻国的时代,他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详细]
范当世(1854-1904) 清末文学家。江苏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人。初名铸,字无错,后字肯堂,清末文学家。岁贡生,曾为李鸿章幕僚。他曾向张裕钊学古文,又同吴汝伦、陈三立等相结交。其所作散文属桐城一派,亦能诗,与弟钟、铠齐名,时称“通州三范”。著有《范伯子诗文集》。...[详细]
陈桃川(约1854—1945),陈淡浦之第六子,自少随父在“联泰号”学艺,成年后其机械制造技术甚精。陈淡浦病逝后,与其兄陈濂川一起继承“陈联泰”并将之光大,约光绪六年(1880年)制造的第一艘国内民族资本工厂生产的蒸汽机拖轮“江波号”下水航行,后又造出江汉、江阴、江永、江电、江飞、江苏、江利、江...[详细]
张东白(1854~1923)名维寅,字东白,号二知园主人。陕西蒲城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次年参与康有为公车上 书,后任汉中府学教官。赴任数月,愤而辞官,携一猴、一琵琶而归。二十九年(1903),陕西巡抚升允将关中书院改为第一师范学堂,张即受聘在省一师任教。是陕西早期的同盟会员。 ...[详细]
杨用霖 (1854~1895年) 字雨臣,闽县(今鼓楼区)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海军,在“艺新”炮舰当“船生”,不久补“振威”炮舰管炮官,升“艺新”舰二副。光绪五年(1879年),调往北洋水师,历充“飞霆”、“镇西”各舰二副。次年,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快船,任“超勇”二...[详细]
徐海澜(1854~1932) 原名进福,涧池镇人。 清末秀才,后应试进士未第而从医。从医之余喜好戏剧,对汉调二黄尤感兴趣。他常与同辈组织业余清唱,虎音宏亮,边音甜脆,道白吐字清晰,每唱均博喝采。某年端午节,涧池土地庙唱二黄,徐海澜和戏友也到场组织清唱,结果台上大戏没人看,观众都被徐海澜的清唱...[详细]
宋滋兰字佩元,又字秋馨,晚年自号后庵居士。政和县东平里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幼聪颖,少侍父官连江、归化,年十六以郡试第一入庠,光绪二年(1876年),二十二岁举乡荐,文名噪一时,尤工诗。时闽诗多习黄莘田香草斋一派,兰厌其陈陈相因,独起而矫之,别张一帜。时任直隶督学孙诒经(钱塘人)雅重...[详细]
穆隆阿 又名沃隆阿,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原籍阿勒楚喀镶蓝旗,属"八十"(满族人名)佐领下披甲兵。同治九年(1870年)征乌哩鸦苏台立战功,赏戴六品蓝翎。光绪三年,被派充吉林六起马队统领。光绪四年(1878年),补阿勒楚喀镶蓝旗骁骑校。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年)期间...[详细]
卢戆章(1854~1928年),原名担,字雪樵,感化里古屿保古庄村人。 卢戆章9岁读书,18岁应试,县考名列前茅,府试却落第,从此不入科场。当时,“欧化东渐”,卢戆章参与基督教活动,受西方文化影响尤深。这使他与科举制度进一步决裂。他说“求学期于济世,寻章摘句胡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详细]
林祥玉(1854~1923年),字荆壁,厦门人,少时随厦门南曲著名乐师林征祥(绰号吐目祥)学艺,在严师精心培育下,未及成年已在南曲艺坛显露头角。清同治年间,弃商改业曲师,先后在东阳阁、集安堂等南曲馆任乐师,招生授艺。他自编教材,对生徒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清末民国初,蜚声海内外南曲界的许启章、林霁...[详细]
林介弼(1854~1935),字幼丞,号遁石山人,安徽怀远人。江南解元。15岁考取秀才。光绪十年(1884年)中江南解元,后授内阁中书,协办侍读,署翰林院起居注。光绪十六年(1890年),奉命为出使日本公使李伯行之监督(高级随员),协助处理对日外交事务。任满回国后,历署江西宁都、直州和广信府知府...[详细]
鲁连城(1854—1934),字联卿,武陟县木栾店人。幼年家贫,仅读几年私塾。 尔后,经商办工厂,逐步由小商贩发展成为实业家,是民国时期河南省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光绪四年(1878年),鲁连城开始做小生意,先是肩挑,后用车推。主要经营针线、头绳、顶针、鞋带、布带、钱搭之类小百货,寒署无间,生...[详细]
李锡恩(1854~1939),字晋三,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家住胭脂河街北头路西。自幼受严父李培元(同治七年进士)儒学家风的熏陶,苦读四书五经,同时又随父研习书法(主要是隶书、楷书)。光绪五年(1879)在开封府考中秀才。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河南乡试中举人。此后一直在开封设馆教书,直至清...[详细]
李平书(1854~1927年) 李平书,名钟珏,号且顽,江苏宝山(今上海宝山)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抵御外商势力渗透,在两江总督张人骏的授意下,李平书等出面筹办闸北水电公司,初设自来水管接用租界自来水,当讲定水价,起草合同时,却遭到工部局以非缴纳巡捕捐不可为要挟。为此,李向...[详细]
洪天光洪天光,生于甲寅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第三子,“庶生”,其母亲为洪秀全“第十二妻陈氏”。 人物生平 从未出过宫门,住在金龙殿,1857年封光王。1861年,洪仁玕拟订的新《太平礼制》,规定不称千岁,而称“永岁”,全称“王三殿下永岁”。 1864年7月,天京城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