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义 字行可,晚号觉庵。明无为州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参加江南乡试,名列榜首。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任仁和县令,有政绩,擢升工部主事。改任兵部职方司,出辖山海关,使- 生还者数万。以参议职任陕西边境神木道,转任四川副使,后升任河南巡抚,处理积案,开释株连,不可胜数。晋升兵部右侍郎...[详细]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与陈胜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详细]
吴公, 河南上蔡人,汉初政治家,文学家,恩师是李斯,曾教诲天才儿童贾谊。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人贾谊,帝召以为博士。其事见于《史记》和《汉书》贾谊传,吴公与李斯同邑,说明他也是上蔡人,并曾学事李斯,当过李斯的学生。明代李本固《汝南遗事》:“汉河南守...[详细]
吴复古,生於揭阳县的蓬洲都(今属汕头市)。父吴宗统为翰林院侍讲,他为皇室教授。因双亲去世,归揭阳结庐守墓3年,并设帐课徒。事後离家到潮阳县麻田山(今属潮阳市)筑远游 吴复古 庵,云游四方,广交学人,尤与苏东坡兄弟最为知交,常一起研讨庄子和老子的学说。苏东坡曾为他作《远游庵铭》并赠诗数首。...[详细]
法岳教授1932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伍家宥,系--,其生母龚蔚英,早在1935年即去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三年,法岳随父亲、继母由湘迁至重庆,并入小学就读。由于日机频繁轰炸重庆,致使居无定所。1943年考入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就读。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年,随父母、弟弟迁...[详细]
乌尔衮,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巴林部人,札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次子,固伦淑慧长公主孙。康熙三十年(1691年)6月尚和硕荣宪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五十八年(1719年)从征康熙帝,六十年(1721年)卒於军。 同年(公元1721年)去世的名人: 噶尔臧 (?~...[详细]
武丁,生卒年不详,小乙子.小乙死后继位,在位59年,病死,葬于殷,一说葬于今河南省商水县长平。 武丁的父亲小乙是盘庚幼弟,原无继承王位资格,就把他的儿子武丁从小送至民间.武丁与奴隶一起耕种、砍柴和生活,养成了俭朴的习惯,也知道民间的疾苦.他又善于同奴隶交朋友,奴隶傅说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傅说...[详细]
吴登云,汉族,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郭集镇己合并到送桥镇)柳坝村人,1939年出生;是中共党员。是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 ,白衣圣人”,是中共-、-、十八大代表,新疆乌恰县政协原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医学...[详细]
务达海(?——1655)。世称襄敏贝子。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侄,父穆尔哈齐。太宗皇太极即位,授牛录章京。崇德元年【1636】,从睿亲王多尔衮伐明,攻沙河、南和及临洺关、魏县并有功。三年,授刑部左参政。从贝勒岳讬败明兵开平,复偕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败明兵沙河、三河,又败之浑河岸,至赵州。复攻山东...[详细]
吴常信(1935—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嵊县人。1935年11月15日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留校任教。1979-1981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动物遗传育种学。 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详细]
吴炳:十二世纪江苏常洲人。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曾经在宫廷画院里,担任待诏的职位。 丛竿白头翁吴炳(公元12世纪)〔南宋〕毗陵武阳(今江苏省常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画院待诏。光宗皇后李氏爱其画,恩赉甚厚,赐金带。工画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详细]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详细]
窦武(?~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是东汉初年安丰戴侯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曾做过定襄太守。 窦武从青年时起就潜心钻研经学,教授学生,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延熹八年(165),汉桓帝选其长女窦妙入宫,封为贵人,拜窦武为郎中。同年十月,窦妙被立为皇后,窦武因此升任越骑校尉...[详细]
伍孚(?——189)字德瑜,东汉吴房人(今遂平县),官越骑校尉。由于董卓专权,残害忠良,伍孚决心亲手刺杀他。于是,他身穿朝服内怀利刃去晋见董卓,伍孚把话说完,向董卓告辞。董卓起身送他到阁门口,亲切地用手抚摸着他的脊背。伍孚趁机抽出利刃向董卓刺去,没有击中。董卓奋力反抗,随即呼唤左右等人捉拿,杀害...[详细]
沃丁,生卒年不详,太甲子,太甲死后继位。在位29年,病死,葬于狄泉(今河南省洛阳市)。 沃丁,姓子名沃丁,一名绚,太甲的儿子。 沃丁即位时,仍以伊尹为相。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大牢又称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详细]
斡道冲是西夏著名的学者,对西夏文化的发展和促进党项、汉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斡道冲,字宗圣,祖籍灵州,出生于一个汉族士大夫家庭,生年不详。他的先祖曾积极参与过李德明建立西夏的各种活动。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德明将临时都城由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迁至兴州(今宁夏银川),斡道冲...[详细]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后,请假未去上朝。尔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详细]
温玉柱 温玉柱,1943年9月生,廉江市石城镇牙英石村人。 1961年7月参军。1973年,加入中国0,历任班长、排长、侦察科长、团长。 1979年2月,时任团长的温玉柱率领165师495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绩显著的495团荣立集体三等功。战争结束后,升任165师副师长。198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