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人物

归有光

[明][公元1507年-1571年]

归有光为[明][公元1507年-1571年]

归有光
  (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平寺丞。当时文坛上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声势很大,他们极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力主拟古。针对这种复古主义潮流,归有光力相排抵,斥王世贞为庸妄巨子。他说: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导之软!他讽刺拟古主义者偏好剪纸染采之花,遂不知复有树光天生花也。他提出文章要如上甑馒头,一时要发,乃佳。当时由于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推尊韩柳欧曾王苏古文的既成传统,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是唐宋派的领袖。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很受当时人推重。王世贞晚年赞扬他的文章不事雕饰而有风味(《归太平赞序》)。他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更紧密地和生活联系,显得面目清新。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如《项脊轩志》,作者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亲人生前对自己的关怀,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喟,及对死去亲人的深切怀念。文章简洁生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他的古文的缺点是缺乏现实内容,有些文章受八股文影响较深。有《震川先生集》。-------------------------------------------------------归有光(1506~1571)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 9岁能属文,后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故。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因采用古教化法治民,听讼时引妇女儿童围观,用吴语断案。以抗拒上司命令,-离职,转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卒于南京。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 ,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

同年(公元15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7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