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杭州市> 江干人物

金农

[清][公元1687年-1763年,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为[清][公元1687年-1763年,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仁和江干人。“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金农又号曲江外史等。他的字号很多,据笔者不全的统计,共有二十五个之众。 他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关于他的卒年,一说卒于乾隆二十储备年癸未(1763年),一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根据罗聘撰《冬心续集·后记》:“癸未秋,先生殁于扬州佛舍。”罗聘是金农入室弟子和代笔人,对先生的事了如指掌,所言应为忠实可靠。而《疑年三录》据《学福斋集》中“寿门遗集十种序”说他座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应为有误,且七十八岁未见有金农作品传世,故金农的卒年应为乾隆二十储备年癸未(1763年)。金农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丙辰(1735年)以布衣举鸿博不就,此时他四十九岁。他嗜奇好古,精于鉴别,收藏的金石文字达千卷之多。他好游览,中年后涉足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南、广东等地,饱览了祖国壮丽河山。后以卖画长期居住扬州的三祝庵、西方寺等地,至衰老穷困而死。 《国朝画徵续录》说他“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刘九庵先生说他年六十始作画。他工诗文,善书法,喜画梅、竹、佛像、人物,间作山水,是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书画的笔法特点 笔法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因为一个书画家在几十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笔法特点和习惯,如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臂、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缓、急等特点,作伪者的短期内摹仿得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即使摹得很好作品,也只有表面的形似,要达到神似是不可能的,金农的书画也是如此。为便于读者方便和理解,下文将书法和绘画分开进行论述。 金农的书法 概括起来,有两种面貌,一种为行楷书;一种为隶书,这两种书体、金农统称为“漆书”,实践是融楷、隶于一体变体书法。前者(行楷)颇类龙门《郑长猷造像》、《爨宝子碑》,其用笔刁而粗,结体紧凑,字的体势侧斜。这种行楷书,就楷书而言,既无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而是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但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就隶书而言,这种行楷书,既含有隶书的用笔,但又无隶书的俏丽之姿。后者(隶书)以宗汉、魏为主,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等刻石。 金农早年隶书,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约五十岁以后,金农才独创一种隶书的变体。

同年(公元16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6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