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蔡金兴

蔡金兴为

  位于苏州灵岩山以西的藏书镇,是著名的砚台之乡、石雕之乡。那里的制砚匠人曾经用出色的手艺,为后人留下了一方方古朴端庄的砚台。历史久,名家如云今年50岁的蔡金兴出身于藏书镇一个石刻世家,是藏书镇著名的石雕艺人。他从12岁开始学习制作澄泥砚,在父亲手把手传授下,很快掌握了石刻的基本功。两年后他进入当时的藏书砚台厂,不久担任技术指导,在该厂工作2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初起,蔡金兴受苏州文物商店委托,长期为该店制砚并修补古砚。80年代中期,蔡金兴开始石壶创作,成为开创藏书石壶创作先河的民间艺人。2001年,老蔡的作品《老来得子》和《六顺宝塔竹套壶》分别获得“首届中国石壶技术创作大奖赛”金奖、银奖;2003年,他的《九友腾飞》和《卧竹提梁壶》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铜奖;作品《仿竹节石壶》曾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仿东巴文化砚》等多件作品曾参加APEC会展。2002年8月,老蔡的一些作品还随“中国苏州传统工艺精品展”去欧洲展示。蔡金兴熟知苏州砚台历史,对明清砚台制作有独特的研究。他说,藏书镇有“两宝”,一个是羊肉,另一个就是砚台。他刚进藏书砚台厂的时候,砚台厂热热闹闹,成批成批地把砚台销售出去。藏书人的生活从来没离开过砚台:小孩上学时也许没有文具盒,没有书包,却不会没有砚台;踢块地上的石头,很可能就是个砚台的毛坯。改革开放后,许多农民都做砚台,有工作的人也要在家里铲铲石头,把制作砚台当个副业。蔡金兴说:“讲藏书有三千艺人,绝不为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能刻上几刀。”然而,1966年开办的藏书砚台厂,如今却风光不再。这家位于藏书砚台山旁的砚台厂在上世纪90年代就走向没落,如今只是卖卖山上石屑,给水泥厂供应原料。蔡金兴感慨万千地说:“提起砚台,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广东端砚和安徽歙砚,却很少提及苏州砚。其实,苏州的制砚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虽然晚于山西澄泥砚700余年,但由于本名‘蠖村石’的藏书砚台与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极为相似,一直被世人误以为澄泥砚。”蔡金兴告诉我们:“澄泥砚宋朝就几乎绝迹,现在传下来的很多澄泥砚,包括被珍藏在博物馆或者拍卖会上价值十几万元的澄泥砚,其实都是藏书砚台。不仅如此,历史上一大批杰出的砚台大师都出在苏州,比如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出色制砚匠人的清代顾二娘、近代制砚名家陈端友。即使一些名传青史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