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海南省> 文昌人物

周雨亭

[公元1872年-1933年]

周雨亭为[公元1872年-1933年]

   周雨亭(1872~1933) 香港著名企业家。名缵霖,号雨亭,抱罗镇昌锦村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随父母侨居越南,10多岁时又随父母迁居香港。十几岁时就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父亲周昆章甚为重视子女教育,先是送子就读于拔萃书院,继而又支持其去新加坡求学。周雨亭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成绩甚佳。自小随父出入商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商场环境熏陶下,学到了许多经商的知识与本领,他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广结良友,并注重信息和精心管理计算等经商之道,加上高就文化,精通英文,为其日后的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周雨亭入商界做事数年后,他受聘于“捷成洋行”。正式从事公司的买办业务和管理工作。1923年周昆章去世后,子承父业,一方面继续经营其父亲遗留的商务,一方面成立了“琼源昌”公司,代理船务运输,经常运染料到福建、广东、海南岛和越南等地。一段时间以后,又设立“昌利有限公司”,开办了“昌利洋行”,与德国人和英国人做生意。包括代理船务、推销洋货等。不多久,昌利有限公司已拥有4艘大型轮船,聘用英国、法国人当船长和船员,开辟航线远航海外,并代理太古公司在香港与海口之间的船务运输,还从三亚运盐到江西、广东、云南一带销售,生意十分兴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商人在香港囤积了大量染料欲占领亚洲市场,欧战爆发后,德商急于撤回欧洲,将染料大幅度降价抛售,周雨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商机,以很低的价格购进了这批货物。时隔不久染料价格暴涨,周雨亭便将其全部售出而发了大财。战后,当欧洲人又重返香港做生意时,周雨亭又出资10万元,同丹麦人合资重新开设了“捷成洋行”;在海口设立“永发商行”,代理“太古公司”的船务,对推动海南航运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周雨亭还购置了几辆客车从事家乡抱罗墟至海口的公路运客业务。
   身为“昌利”、“捷成”洋行老板的周雨亭,当时的资产已达千万计,成为香港二三十年代名列前茅的大富豪,更是在港琼人首富。1933年周雨亭去世时,除了不动产外,银行存款就达300万元之巨。
   周雨亭事业发达、声名远扬后,并不像一些富翁那样“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他却与之相反重义轻利,认为其钱财“取之于社会,当用之于社会”,从而广行善事,乐于扶危济困。在香港,他捐巨资兴办了东华医院,亲任东华医院总理,并曾任保良局总理。鉴于他的美好德行,港督委任他为太平绅士。他也十分热心于香港同胞集体事业,香港华商界一致推举他担任香港华0(即今香港中华总0)会董和会长。
   为联络乡亲,有利于支持家乡建设,周雨亭早在1917年,就与乡彦郑文波商议,带头倡议成立香港琼崖0(即现在的香港海南0)。为筹办0,周雨亭与郑文波拿出一笔巨款租赁了香港德辅大道西83号3楼为0会所,又购置了一应陈设。大会成立时,与会人士一致推选他担任会长。周雨亭在连任会长多年期间,为襄助海南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扶助在港的乡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慨然捐出大洋1万元以支持琼海中学(即今海南中学前身)迁移校址,并受聘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新校建成后,周雨亭又携子回乡视察,与其子周文治分别捐大洋1000元作为奖学金。
   他捐资重建罗峰中学,该校于三十年代末遭战乱破坏,学子失学。周雨亭得知情况后,率先捐大洋1万元,兴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洋楼作为学校办公大楼,将之命名为“周雨亭纪念楼”;另外捐资修建了一间教室,用其父名称为“周昆章斋”。与此同时,周雨亭之子周文治也捐出大洋3500元,用以建造“周文治图书馆”。
   鉴于周雨亭热心发展桑梓文教事业,率先垂范屡捐巨资兴学的嘉德懿行,当时的国民政府曾于1929年授予一等奖章,以资表彰。
   周雨亭作为筹建海南医院的香港发起人,参加筹建董事会,任董事和名誉总理。1928年周雨亭即首捐大洋1.7808万元,兴建了面积为1350平方米的南院楼,署名“雨亭楼”。1929年,周雨亭复捐大洋2600元建立院长室,面积300平方米,屋顶门楣上刻有“周昆章纪念室”,以纪念其父。
   周雨亭除了在琼兴学办医外,还在海口市中山路的沿江建造了高耸的钟楼,声响悠扬的大钟,是他费巨资从法国购置的。如今虽已迁移,但其钟声依然鸣响耳际,催人奋进。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