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人物

陈绪儒

[清]

陈绪儒为[清]

  清咸丰年间,在华夏大地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一时间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数十省的劳苦大众和教友揭竿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着清王朝的统治。地处湘西北的石门也遥相呼应,数万名仁人志士于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二十八日在仙阳樱桃岗起义,声震湘鄂,其主要盟主就是陈绪儒。
  一、聪慧过人,侠肝义胆
  绪儒,字丕丞,石门古龙阳坪(今陈家坪)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七月初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排行第四。曾祖父继周,清增生,祖父美莲,文庠生,父亲崇岚,太学生。他体格魁伟,头大额阔耳长,眉目清秀,双目炯炯有神闪如电,出语洪亮若钟,有人说“声震屋瓦”。幼时器宇轩昂,举止一切异常儿童。父母奇而重之,延良师执教。他先后在太平寺村塾及竹溪秀寺书院就读。天资聪慧,四书五经过目成诵,习作诗文,多惊人警句,尤其是有浩荡侠义之气。及长,喜闻子史各书,对古代英雄豪杰忠烈传记更为喜欢,而不屑八股,常鄙科举不与试,他认为科举是坑人的。他性格刚直,善于辩论,好结交侠义之士,处事明敏。以“恭、宽、信、敏、惠”五字为修身齐家的标准。他独具领导才能。一次县令下乡勘察,人多嘈杂,喝令不听,绪儒一吼而散,足其其德威服人,他在其卧室悬挂一联:
  剑悬龙卧处,戈逐鹿肥时。
  足见其抱负不凡。他爱打抱不平,乡闾有不平事,里人多求于他。青年时期,他教授乡里,远近来求学的人很多,他常教导学生要扎实习学,打实为国出力的基础,家庭困难学生,他不责脩脯。
  二、高举义旗,威震湘鄂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起,近邑震惊。为奉坚壁清舒之政,知县袁献书来到陈家坪,接触到陈绪儒,谈经论政,十分投机。知县觉得绪儒是个人才,遂委他为本境团总,乡民无不拥戴,保境安民搞得非常出色,县衙遂升他为四十八总团总,声望益高。这时太平军势力日盛,利用各地民团及斋教徒秘密结盟,四方响应。咸丰四年(1854年,甲寅)澧州穷团首倡义举事,湖北公安、松滋等县民团及斋教门徒响应者众多,蔓延到石门边境。石门斋教徒陈正卯、古之愚、田万太(小名田画匠)汪先进、罗化柏、贾竹林、刘丹山、许定民等活动到山区,借吃斋传教为名,策动民众造反。陈绪儒本来就对异族统治中原、压抑汉人不满。加之朝廷无能,屡遭外侮,遂毅然与他们歃血结盟。大家以绪儒体格魁悟、貌奇异众、德高望重、有雄才大略,推为盟主主事,后又悄悄派人与洪秀全、杨秀清部取得联系,于咸丰五年(1855年,乙卯)七月二十八在石门仙阳樱桃岗一寺场起义,集聚石门、慈利、澧县、临澧、松滋、鹤峰等县志士数万人,誓师讨伐清廷。会场上旌旗蔽日,干戈如林。讲台上高悬对联一副:
  三尺金剑扫除妖孽,一路福星共跻升平。
  首先是陈绪儒以盟主身份登台演讲,大风泱泱,欢声雷动,他任命但成周、田画匠、陈正卯、陈正杰、皮某分别节制一部,是为各路先峰,任汪先进为主帅,李家隆为军师,丁月台为副军师,以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他们以“留州灭道,驱除满人”为战斗口号,计划与太平军会师湘鄂边,义军在操练行军中,许多百姓或自动参加队伍,或箪食壶浆以迎义师,一时风声大震。石门知县袁献书与陈绪儒一向友善,得知其事后,遂率勇迅赴弹压,解散其众,仅擒得一头目回衙,绪儒他迁,准备再集合举义,而且还派员游说,潜通澧州知州,让他保持中立。这,本可实现与太平军会合大举事,哪知由于覃远亶的叛变,功败垂成。这覃远亶曾因队伍点名未到受到斥责,心怀不满,遂甘作0细。他先于樱桃岗义军驻地乘人马杂乱,义军酒酣熟睡之夜,四处放火,烧死不少义军,后又四出造谣说:“陈绪儒身长丈二,腰大十围,眼似铜铃,头如笆篓,两耳垂肩,两手过膝,私通洪扬,造反势大”,种种妖言惑众,又密报澧州某官署,转呈清廷。皇帝诏瑜澧州,石门及邻近各知县严密缉拿。澧州刺史派一参将,率兵清剿,烧杀教友、义军无数,余皆潜散,而各地团练也奉命搜捕。绪儒遂携次子陈春教逃匿剩头古万人洞,这里通桑植、联湖北,进可攻、退可守,十分保密、安全。
  三、为救无辜,视死如归
  官府抓不到陈绪儒,就勒令忠靖隘百户官陈崇本交人,限定了时间,迟交或不交,即诛灭九族。陈绪儒闻知,不忍累及无辜,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六月初四,穿着粗麻短衣,乘着小轿,来到竹溪三亩池(即今苏市三亩村),陈槐儒家自首。这时一把总率六百余兵武装在此地,他与绪儒是朋友,见面即问:“兄弟为何犯法至此?今我奉令前来捕你。”陈绪儒坦然地说:“事所当为,岂顾生死?”把总说:“我当保兄弟一族无伤,你可放心。”言毕,二人慷慨同饮一场,后解往澧州。陈正杰、陈正卯、古之愚也先后同时被捕,缚至澧州。陈正杰练过武,恃有异术,途中悄悄商量绪儒,想碎笼同时逃走。陈绪儒说:“不可,我们一走,必累及无辜。”杀正杰时,刀剑难伤,令其师解其术才壮烈就义。这时上峰赦令到,绪儒正在囚笼中。上官想试试他的才华,遂限囚笼韵,令赋诗二首。绪儒微微一笑,不假思索,立即赋之:
  一
  心非作乱效蚩尤,义举樱桃报国仇。
  那湲旌旗遮日月,空教剑戟满山丘。
  称孤道寡成春梦,运饷练兵付东流。
  我志未酬谁继起,悲歌愤慨一俘囚。
  二
  国仇未报入牢笼,枉学汉高唱大风。
  忠义设团都是假,会盟为主总成空。
  承嗣公子焚神器,死节夫人失正宫。
  遥想有妫分派后,那堪埋设一时雄。
  上官见绪儒浩气凛然,但出言不逊,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六月二十一日问斩,绪儒就义时,从容慷慨,吟诗自若,一首正气歌尚未诵完即头颅落地,见者无不惋叹:真是一条奇伟的汉子。享年四十四岁。
  陈绪儒特立独行,志向远大,不畏-,聚众反清,大倡革命,舍身取仁,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崇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