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人物

昌义之

[南北朝][?-523年,中国南朝梁将领]

昌义之为[南北朝][?-523年,中国南朝梁将领]

  昌义之(?~523) 。中国南朝梁将领.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齐末为雍州刺史萧衍部将,屡受派遣,历战多捷。梁初任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梁天监五年(506)五月,他在攻魏作战中拔梁城(今河南商丘南)。六年正月,魏中山王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众数十万围攻钟离,以车载土填堑,步骑蜂拥而上,轮番强攻,昼夜不停。他奉命固守,督城中3000人坚决抗击,凡被敌冲车撞毁之处,即以泥土补缺。每有危急之处,他即驰援,弯弓所向,莫不应弦而倒。梁军将士亦奋勇拼杀,一日内激战数十回合,前后杀伤魏军数以万计。同年四月,梁将曹景宗、韦□ 率众20万来援,大破魏军。他领兵乘胜追击,斩俘甚众。战后因功进号军师将军。后又任征远将军、信威将军、湘江刺史等职。他待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临战时均愿效力。梁普通四年十月卒。
  昌义之,历阳乌江人也。少有武干。齐代随曹虎征伐,累有战功。虎为雍州,以义之补防阁,出为冯翊戍主。及虎代还,义之留事高祖。时天下方乱,高祖亦厚遇之。义师起,板为辅国将军、军主,除建安王中兵参军。时竟陵芊口有邸阁,高祖遣驱,每战必捷。大军次新林,随王茂于新亭,并朱雀航力战,斩获尤多。建康城平,以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天监元年,封永豊县侯,邑五百户。除骁骑将军。出为盱眙太守。二年,迁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钟离。魏寇州境,义之击破之。三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宋书四年,大举北伐,扬州刺史临川王督众军军洛口,义之以州兵受节度,为前军,攻魏梁城戍,克之。五年,高祖以征役久,有诏班师,众军各退散,魏中山王元英乘势追蹑,攻没马头,城内粮储,魏悉移之归北。议者咸曰:“魏运米北归,当无复南向。”高祖曰:“不然,此必进兵,非其实也。”乃遣土匠修堑营钟离城,敕义之为战守之备。是冬,英果率其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来寇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西岸作浮桥,跨淮通道。英据东岸,大眼据西岸,以攻城。时城中众才三千人,义之督帅,随方抗御。魏军乃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自后蹙焉。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俄而堑满。英与大眼躬自督战,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又设飞楼及冲车撞之,所值城土辄颓落。义之乃以泥补缺,冲车虽入而不能坏。义之善射,其被攻危急之处,辄驰往救之,每弯弓所向,莫不应弦而倒。一日战数十合,前后杀伤者万计,魏军死者与城平。
  宋书六年四月,高祖遣曹景宗、韦睿帅众二十万救焉,既至,与魏战,大破之,英、大眼等各脱身奔走。义之因率轻兵追至洛口而还。斩首俘生,不可胜计。以功进号军师将军,增封二百户,迁持节、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未拜,改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坐禁物出籓,为有司所奏免。其年,补朱衣直阁,除左骁骑将军,直阁如故。迁太子右卫率,领越骑校尉,假节。八年,出为持节、督湘州诸军事、征远将军、湘州刺史。九年,以本号还朝,俄为司空临川王司马,将军如故。十年,迁右卫将军。十三年,徙为左卫将军。
  宋书是冬,高祖遣太子右卫率康绚督众军作荆山堰。明年,魏遣将李昙定大众逼荆山,扬声欲决堰,诏假义之节,帅太仆卿鱼弘文、直阁将军曹世宗、徐元和等救绚,军未至,绚等已破魏军。魏又遣大将李平攻峡石,围直阁将军赵祖悦,义之又率朱衣直阁王神念等救之。时魏兵盛,神念攻峡石浮桥不能克,故援兵不得时进,遂陷峡石。义之班师,为有司所奏,高祖以其功臣,不问也。
  宋书十五年,复以为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信威将军、湘州刺史。其年,改授都督北徐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北徐州刺史。义之性宽厚,为将能抚御,得人死力,及居籓任,吏民安之。俄给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邑户如先。普通三年,征为护军将军,鼓吹如故。四年十月,卒。高祖深痛惜之,诏曰:“护军将军、营道县开国侯昌义之,干略沉济,志怀宽隐,诚著运始,效彰边服。方申爪牙,寄以禁旅;奄至殒丧,恻怆于怀。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赙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曰烈。”子宝业嗣,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

  同年(公元523年)去世的名人:

高猛 (483~523) 北魏外戚大臣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阳固 (467~523) 北魏学者 天津市蓟州区
萧景 (477~523) 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 江苏省常州武进

同年(52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