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聊城市> 茌平人物

张后觉

[明][公元1502年-1578年]

张后觉为[明][公元1502年-1578年]

  张后觉,字志仁,后学尊为弘山生先。茌平城北张楼村人,生于弘治十五年(1502)。出自书香门第,其父文祥,由乡举官任广昌知县。后觉“状貌魁梧,美须髯,轩眉广颡,见者倾敛,其事亲考,遇宗党有恩。与人交,恂恂恭让”(张元忭:《弘山先生墓志》)。
  《明史》称其“生有异质,事亲孝,居丧哀毁,三年不御内”。
  张后觉早年听说县教谕颜钥讲“良知之说”,遂偕同志讲习,精思力践。虽隆冬盛暑,不取暖不搧扇。久之,学有所得。之后,王守仁再传弟子贵溪徐樾来为参政,后觉率同志往师之,学益有闻。
  东昌知府罗汝芳,提学副使邹善皆宗守仁学,与后觉同志。邹为其建“愿学书院”,吸引六郡学子来投师;罗也为其建“见泰书院”,两院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学术思想大有长进。
  后觉仍以取友未广,北走京师,南游江左,拜访名流学者,切磋学问,务以亲贤讲学为事,门生弟子日进,遍及大江南北。
  后觉“以岁贡生授华阴训导,会地大震,人多倾压死,上官令署县事,救灾扶伤,人胥悦服。及致仕归,士民泣送载道”。居家,教授其门生赵维新所辑《弘山教言》。“凡吏于其土及道经茌平者,莫不造庐问业。巡抚李世达两诣山居,病不能为礼,乃促席剧谈,饱蔬食而去。平生不作诗,不谈禅,不事著述,行孚远近”(《明史》卷二八三,“儒林传”)。
  绍兴张元忭,隆庆五年(1571)状元。他在《弘山先生墓志》中说,在京师拜访其门生孟秋,秋“一日出《弘山教言》数十条示予。予受而读之,既终业叹曰:文成(王守仁)之的传其在兹欤!江以南诸君子著书,以明良知之说者多矣,大都高者,或过于玄远,而无当其次;或凑泊(合)牵附而未融……今观先生书,简直融贯无一言不本于心得,无一言不契于宗旨”。其论最著名者,有谓“良即是知,知即是良,良外无知,知外无良”;再谓“人心不死,无不动,时动而无动,是名主静”;还谓,“真知是忿忿自惩,真知是欲欲自窒,惩忿如沸釜抽薪,窒欲如洪炉点雪,推山填壑,愈难愈远”(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九,《教谕张弘山先生后觉》)。对此,张元忭赞叹曰:“凡此类直揭本体,非高远,非凑泊,即令文成复起,且首肯之矣!”(《弘山先生墓志》)。
  张后觉家居逾二十年,日夕琢磨,盖不知其身之不遇与老之将至。万历六年(1578)七月三十日卒,享年七十六岁。郡守李士登建专祠祀之。
同年(公元15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