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聊城市> 东昌府人物

逯中立

[明]

逯中立为[明]

  逯中立,字与叔,号确斋。聊城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初授行人,继为吏科给事中,后进兵科给事中。因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故称给谏。
  《四库总目提要》在介绍逯中立所著《两垣奏议》中,概括了他的主要事迹:“中立有《周易札记》,已著录(经部),是书(后附)凡奏议六篇,皆中立为给事中时所上。以历吏、兵二科,故称两垣(官署)。其中《-用舍》、《论修史用人》及《论会推阁臣》三疏,本末略具《明史》本传。盖中立以是三疏,一忤旨停俸,一见忌辅臣,一被贬外授”。
  所说“忤旨停俸”,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吏部左侍郎赵用贤被奸臣所害免职,行人高攀龙等上疏求救又被贬谪,逯中立奋起抗疏。疏曰:“诸臣率好修士,使跧伏田野,诚可惜也。陛下怒言者,则曰‘出朕独断’,辅臣王锡爵亦曰‘至尊亲裁’。臣谓所斥者非正人也,则断自宸衷(帝意),固陛下去邪之明;即拟自辅臣,亦大臣为国之正。若所斥者果正人也,出于辅臣之调旨,而有心斥逐者为妒贤;即出于至尊亲裁,而不能匡救者为窃位。大臣以人事君之道,当如是乎?陛下欲安辅臣,则罢言者;不知言者罢,辅臣益不自安(分)”(《明史》卷二三○)。疏上,谓不顺从旨意,罚停俸一年。
  所说“见忌辅臣”。是逯中立进兵科给事中后,有诏修国史,权辅王锡爵举荐他的门生、原詹事刘虞夔为总裁,刘曾以拾遗受劾罢官。诸御史言不当召刘为总裁,“而中立诋虞夔尤力,并侵锡爵,遂寝(止息)召命”,(同上《东昌府志》卷二八,“列传”三)即不准见辅佐大臣。
  所说“被贬外授”。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因吏部郎中顾宪成为会推阁臣事被削籍,给事中卢明上疏求救宪成,也被贬秩。“兵科给事中逯中立上言:宪成往以直言获谴,陛下起而用之,司铨未久,复遭摈斥。士绅咨嗟,咸谓宪成以直被黜,陛下有不容直之名,何以劝任事之心乎?夫铨臣迩来相继屏去,司官之空署削籍者至再至三。臣恐今而后”非如王国光、杨巍类的模棱两可,看风驶舵的人不能一日为吏部尚书;非徐一槚、谢廷寀、刘希孟类的不顾是非、曲事调停,两面落好人的人不能一日为选择官员的吏部郎中,“臧否混淆,举措倒置,人才消长之机,理道废兴渐,正在于此。臣冒昧尘渎,非为铨司惜一郎官;为国家惜人才,惜政体也。疏入,奉严旨切责,贬陕西按察司知事”(同上《明通鉴》卷七○,第1981页)即革职外调。
  《四库总目提要》对其他奏议,认为“其《请罢织造》、《论东倭》及《请停例金》,虽事不施行,然亦皆铮铮不阿,无愧封驳之职”。
  或许他基于对受破孩同仁的同情,愿与他们同舟共济,而引疾、弃官归。
  同期被革职的顾宪成回到故乡无锡,与弟允成和此间受贬的高攀龙、钱一本、史孟麟、邹元标、冯从吾等汇集这里,维修了东林书院,建立东林书会。他们以“实学以救世,天下为己任”为宗旨,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三日。在讲习之余,指陈时弊,裁量人物,锐意图新,为朝野倾慕,当时海内学者以东林为楷模。
  归家后,家徒四壁的逯中立,也来到东林书院与同志一起讲学,门生任化民、梁廷辑、耿如杞、白楹等一批学子均得其宗旨,堪做国家栋梁之材。掌铨者屡疏起用,魏氏阉党皆不报。在国家危急时,他的门生多为忠烈。如耿如杞,后来的东昌五大家之一,官至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请缨捍卫京城,受阉党诬陷遇害;白楹任陕州卢氏知县,崇祯八年十一月贼陷卢氏,自刭而死,《明史》尊为忠烈。
  中立“家居二十余年,安贫乐道,于《易学》尤邃(精深)”。病重调换床席时,他援笔书曰:“生而不能显扬,是负吾亲也;仕而不能竖立,是负吾君也;昂昂七尺之躯而甘为碌碌之庸夫,是负吾身也;三十而学道,五十四而无闻,是为天地间之罔人也!已矣,遂瞑。及门(人)皆縗经絰治丧,私谥直方”(同上《聊城县志》,卷八,“人物”)。知府岳和声刻其著《读易剳记》,置其主于乡贤祠,高、冯诸公闻讣为其设位哭,并撰文以祭。光宗即位,赠光禄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