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聊城市> 茌平人物

赵维新

[明][公元1525年-1616年]

赵维新为[明][公元1525年-1616年]

  赵维新,字素衷,一字文野。生于嘉靖四年(1525)。茌平人。维新“性纯孝,居丧,五味不入口,柴毁骨立杖而后起。乡人欲举其孝行,力辞之。丧偶五十年不再娶。尝筑垣得金一箧,工人持之去,维新不问。”(《明史》卷二八三,“儒林传”二)。
  赵维新,张后觉、尤时熙的高弟。“年二十,闻后觉讲良知之学,遂师事之。次其问答语为《弘山教言》”(《明史》卷二八三,“儒林传”二),成为一时学者苦学心学的“经书”。状元张元忭居京师,从一友处得知孟秋。张每叩其所,都听到孟“吾师云……吾师云……”的朗读声。而问其师,则答“吾邑弘山先生也”,所读即《弘山教言》。维新为传播心学做出巨大贡献。
  “李瀛阳守东昌,率同志延之讲学,信徒益众,学者咸称素衷先生。曾以岁贡生为长山训导”(同上《东昌府志》卷三三,“儒林”)。
  著有《感述录》六卷、《感述续录》四卷。此二录即维新感其师之言而述,故曰《感述》。前录皆记后觉讲授四书之义,《续录》前二卷皆自述讲学之旨,第三卷为诗文,第四卷则附录维新行略及张元忭、孙鑛诸人评语。该“感述”收录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91册。近代学者认为感述录的学术思想:(一)重新提出“心体”的哲学范畴。与“本体”、本原等观。在素衷看来。所谓的“心体”主要是包含道心、本心、良心、人心等意义的范畴集合。(二)发展“性体”工夫论。重新提出“天体”、“真体”、“本体”等新的哲学范畴。再次强调善与真的道德价值。(三)重新提出“天体”、天理和天道的重要性,让心性本体回复到天真和天和状态。实现天人之间、道德与自然之间、内外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即让心性达到万物一体的胸怀和境界。体现了他作为北方阳明派后学重要人物对中国哲学的融合与创新。
  赵维新的最高官职是训导,与另一位训导在教谕的领导下给几十个生员讲学。其领导教谕在明代是从九品,训导没品级,称未入流。位虽卑,但身居乡野,仍关心国家大事。通过当时的传播途径知道朝内魏氏结党破孩忠良,所崇敬的同志批批受贬、革职。他忧国而无奈,只有借历史事件作诗抒发自己的心声。在《宣尼遗址》诗中云:“鸣犊风传未渡时,曾将木铎暂栖迟。千年元气隐然在,城社虽更址不移。”宣尼,是汉追封孔子的谥号宣尼公的简称,即孔子。孔子不得用于卫,欲赴晋国讲说他的政见,行至茌平黄河渡口,听说鸣犊被晋国专横的正卿赵鞅所杀,乃停去晋、返鲁。所说鸣犊,即窦鸣犊,是春秋末期晋国贤大夫,被赵鞅杀后不久,晋即“因殒鸣犊,秦人入疆”而亡,赵氏乘机建赵国。他诗的意思是:鸣犊被杀的消息传到孔子将过河的渡口,他就将去晋国宣讲政见的计划息止。这事情虽已越千年、正义的元气仍然隐在,朝代社稷虽多次变换、发生事情的地址没移、这段历史永存、给人的教训未变!这是多么痛心疾首的感慨啊!也是暗示当时帝王似晋王样的昏庸,当朝的权臣似赵鞅,圣贤谁敢去效力啊!
  赵维新与人民休戚与共。在他的《蜂螫蝗蝻》和《罗公井》诗里,充分表现了民患他忧,民喜他乐的心情。
  家贫,或并日而食,超然自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九十二,无疾而终”。
同年(公元152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1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