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人物

赵起扬

[公元1918年-1996年]

赵起扬为[公元1918年-1996年]

  赵起扬同志生平(1918-1996)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和优秀的党务工作者赵起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月23日凌晨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赵起扬同志1918年2月生于河南开封。1937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延安,他先后参加了陕北安吴青训班和陕北公学学习并任助理员。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河南密县、禹县战时青工作团,做党的地下秘密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2年至1945年,赵起扬同志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鲁艺工作团研究生,并参加了《白毛女》、《前线》、《粮食》的演出,成功地塑造了剧中赵大叔,斯维至卡等舞台艺术形象。
  1945年至1949年,赵起扬同志担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秘书方大学艺术学院主任教员,冀南区党委文委副书记等职,在深前线和后方医院慰问演出工作中,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曾两次立功。
  建国初期,赵起扬同志担任河北省文联筹委会副主任,中央戏剧学院研究部秘书主任、艺术行政处主任,歌剧团副团长等职务,为我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表演团体的组建及发展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2年至1966年,赵起扬同志历任北求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他尊重艺术规律,爱护人才,充分调动专家的积极性,与院长、编剧、导演和艺术家密切合作,组织创作,排演出了《龙须沟》、《雷雨》、《日出》、《茶馆》、《蔡文姬》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话剧剧目使人民艺术剧院成为我国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剧院。他对话剧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他与人合作成功地创作了话剧《大学教授》、《矿山兄弟》、《星火燎原》,还与人合作改编了话剧《智取威虎山》、《红岩》等一批优秀剧作,为我国的话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一位精通艺术的院团党委书记。
  在“文革”中,赵起扬同志遭受林彪、“-”的破孩,经受了考验。
  1972年至1977年,赵起扬同志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临时党委书记、北京人民出版社副总编、北京市创作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对“-”在文化上的倒行逆施进行了 。在揭批“-”的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1977年至1986年,赵起扬同志先后担任东方歌舞团领导小组负责人,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部机关党委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党组纪检组组长等职务。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系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人事制度的建设;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认真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率团出国访问演出期间,在对外关系上、坚持原则,既能保证艺术质量,获得演出成功,又能做好团内思想和纪律工作;为我国文化艺术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赵起扬同志退居二线后,仍担任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会长等职务。他不顾年迈多病,多次外出对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关心老干部工作,支持、指导“老有所为”和“敬老儿女”等评奖活动。他积极组织、推动和指导全国文化系统的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在生病期间,仍坚持撰写有关回忆资料。他重视、支持艺术档案工作,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赵起扬同志为党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赵起扬同志为人忠厚正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干部,原则性强;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从不搞特殊化。赵起扬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