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太和人物

徐子佩

[公元1908年-2003年]

徐子佩为[公元1908年-2003年]

  徐子佩(1908—2003)
  男,税镇镇渔池村人。幼年读私塾,13岁进入新集渡口小学,15岁就读于河南省开封中学,后转学到南京。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1928年秋,联系在北京就学的太和进步青年邹安中、张筠如、刘志一、吴幻舟、孙云锦等人,出版了以宣传马列主义为宗旨的《太和月刊》和《青芒》。1929年秋,参加了清华大学进步同学李兆瑞(李大钊之子)、陈志安、冯仲云、张钦益等30多人成立的清华“社会科学研究社”,研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1929年冬,经陈志安、张钦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此间,他积极参与一些反帝-。同年底,为了响应党中央去苏区工作的号召,徐子佩前去上海,由于党中央正在开展反立三路线斗争,未能与组织取得联系,又返回北平,被市委任命为中共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
  1931年7月,北平市委遭到破坏,徐子佩遭到敌特拘捕,幸得同志和同乡的鼎力相助,才逃脱敌人的魔爪,离开北平去青岛女子中学任教。期间,因支持学生闹 ,任教二个月即被辞退。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学生南下-,徐子佩参与-运动,包围了国民党的总统府,捣毁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馆,因此被国民党当局武装押解回青岛,后在亲友的极力掩护下,到济南师范教书。1932年3月被捕,被判处死刑,后幸得冯玉祥营救,但仍被-四年,直至1936年才被营救出狱回到家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只身来到西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1938年1月,经批准回到太和,投入抗日动员工作,成立“太和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任县委员,兼任第三区动委会指导员。积极从事各级动委会与各界抗敌协会的发动和组建工作。5月,徐州沦陷后,他集中全力投入到武装群众工作中,组建自卫军、举办政训队、抗战学校,为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培训政治工作骨干。
  1939年春,安徽省动委会第十二抗日委托工作团成立,徐子佩任团长,带领工作团编排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高潮,3月,抗日团体被迫解散,在中共太和县委统一安排下,徐子佩带领一批进步青年转移到涡北抗日根据地,从事肖(县)、宿(县)、永(城)、夏(邑)联合中学的教学工作。1941年春,日伪联合进攻涡北根据地,他随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洪泽湖边区新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从事边区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淮北中学教导主任、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教育处秘书。
  1944年夏,任雪商县副县长,后任鹿(邑)亳(州)太(和)县副县长。1947年1月,任鹿亳太县县长。5月,鹿亳太县三分而治,建立了太和县人民民主政府,任县长。他积极组织骨干力量,组建县大队,开辟新区。县大队扩编为独立团时,兼任独立团团长。
  全国解放后,徐子佩调河南省教育厅工作,先后任秘书、副厅长、省党校副校长、省科委副主任、省科协副主席等职。“文革”时受破孩,1978年恢复工作。1980年河南省科学院恢复,任命他为科学院副院长,1981年任河南省科协主席,党组书记。1983年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病逝,享年95岁。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