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安阳市> 殷都人物

谢国桢

[唐][公元1901年-1982年,著名的历史学家]

谢国桢为[唐][公元1901年-1982年,著名的历史学家]

  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晚号瓜蒂庵主,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且嗜诗词书法。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名列榜首,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协助梁先生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又由梁先生推荐任职国立北平图书馆,由胡适先生推荐执教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执教南开大学,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后改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1年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顾问。
  个人作品
  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撰写了《明季奴变考》、《清初东北流人考》、《南明史略》 、《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解放后又两次出版了增订本)、《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重要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编纂了《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等资料汇编。
  贡献
  在这些史学实绩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自解放后,谢国桢对明清笔记小说类型的资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个中妙处和光景只有他个人才能领悟。先前,人们在历史研究中,最看重的和主要使用的是正史的记载,对不登大雅之堂的笔记小说很少给予过多的注意;这和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史学研究的需求是相一致的。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始,人们已开始注意到文化学和基层社会的研究,并因此意识到为建立新史学必须拓宽资料的范围,然而对笔记小说资料的大量利用和价值的系统认识却步履迟缓。研究明清历史,单取资于“事多隐讳”、“语焉不详”、人物传记写得“呆板枯滞”的正史是远远不够的,而补充正史材料之不足的文献类型也有多样,“那只有从当时遗留下来的明清两朝‘实录’和我们邻邦朝鲜李朝‘实录’等书以及当时地方政府所储存的档册、情报、公文、阅件等史料入手,还有当时地方当局所编修的地方志书和每一时代有心人士所记录下来的野史笔记以及所作的诗文集,我们亦应当从中求之”。
  而谢国桢对其中的笔记小说则情有独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研究历史,侧重于明清交替之际,并着眼于古代文献和社会经济这一方面,而搜辑史实,研究问题,想从人所不甚注意的野史笔记当中寻找滋补的材料。”
  因此,谢国桢对明清笔记小说的介绍、利用和出版以及对明清笔记小说的价值认识,是他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他对明清史学的重要贡献。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梁园东 (1901~1968)
桂西元 (1901~1991) 安徽省池州青阳
徐云志 (1901~1978) 江苏省苏州
文根宗 (1901~1928) 江西省
冉少波 (1901~1935) 红军将领 贵州省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更多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颜逍鹏 (1900~1982)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王怀明 (1892~1982) 山西省
陈文堃 (1915~1982) 安徽省池州青阳
金山 (1911~1982)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
林桂花 (1911~198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蓝啸声 (1907~198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