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杨之徐

[清]

杨之徐为[清]

  杨之徐,字沛若,号慎斋,百侯人。有夙慧至性。七岁母卒,哀毁过于成人。康熙初功令罢去八股,之徐甫十岁,为论策出语惊其长老。未几复八股,之徐业之复精。年十四县、府、道试皆第一。十七岁举康熙十四年乡试,二十七年成进士。
  三十四年谒选知河南光山县。礼士惠民,以经术饰吏治。甫下车即访询百姓疾苦。有不便于民者,尽行裁革;听狱断讼,誓不受暮夜金。邑旧苦编审户册,数岁一举,比里计甲,按户呼人,道途跋涉,时日羁延。食货因之腾贵,胥吏藉以诛求。使民靡财失业,相率以困,良法遂成为弊政。前令陈汝弼受册不呼人,以日易月,三晨而竣事,民以为从前未有。
  三十五年复届编审,之徐乃取籍于约保,捐费于俸余,不崇朝而大役告成。吏无科扰,民不羁累。县民谓与汝弼为“前萧(萧何)后曹(曹参)”,刊石以纪其事。是岁,康熙亲征噶尔丹,军书旁午,刻时取应,不遑暇食。之徐犹日览词讼,判决如流。光山文庙仅存大殿,两庑址荒草茂,之徐捐俸二百金,鸠工庀之。光为宋司马温公诞育地,县治北涑水祠在焉。之徐即其祠置义学,延邑人明经周怡为之师,人皆踊跃来学。邑有志书,岁久多残缺失次。之徐延同邑宿儒吴羔,公余之暇与之博访旁蒐,收集史料,删繁补漏,成书付梓。秋闱分校,得士六人,悉一时名士。
  三十六年大计,各当道议置卓异矣。上宪有爱之徐才者,欲罗而致之门下。之徐曰“士君子当以义命自安,夤缘攀援,吾不为也。”谢绝之。遂以此中当事者忌。廉摭无所得。适邑中有二莠民为之徐置诸法,上宪藉以修怨,遂入弹章罢官回里。邑中父老无不为扼腕,或唏嘘泣下者。归里后,杜门课子,以诗文自娱。尤留意于祖尝祀规,皆手自酌定缮写。凡承祭,斋肃将事无倦。处族中,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人皆敬畏而乐亲之。遇不平事辄义形于色。解忿息争,委曲劝导有加。数十年中,其族无鼠牙雀角之伤者,之徐力也。历任县官均引重延访,而于地方利病兴革,侃侃持正义不少屈。
  生平未尝一日辍铅椠,至老能作小楷书。其手抄经史性理诸子百家不下万卷。尤邃心于理学宗传。常训诸子曰:“读圣贤书,当体验之身心日用间,寻取向上,勿徒记诵章句为也。”又曰:“做人当从孝弟起。异日居官,忠以事上,仁以利民。许多事业,皆从此处出。即隐居伏处,亦不失醇儒。若本实先拨,枝叶未有不伤者也。”
  子缵绪以争焦弘勋事罢官归,父子相见欢甚。寻问缵绪:“京中大人君子曾有指授汝以读书真种子乎?”缵绪曰:“发京前一夕,少宰沈公近思特至寓送行,教以读宋儒诸书,不如熟玩《四书集注》。盖此书朱子精力所聚,其他千言万语大旨不出此,苟能玩索而体察之,身心受益不浅。”之徐闻之大喜曰:“此分明指引程朱路也。”家居孝友。父在时先意承志,虽析爨,朝夕必亲侍膳事继母,终身如一日。同母兄三人,异母弟六人,怡怡无失德。晚岁念族大丁繁,穷而无告者甚多,商诸族人,拨祭余租谷以赡之。又议置义田为永远计。事将就绪而卒,年七十有三。子七人。
  次子梦时,字式愚,号蝶庄。乾隆丙辰恩贡生。生平刻意问学,额其斋曰:“宝阴”。教授子弟数十年不懈。弟缵绪、黼时、演时俱入词林。子允玺登贤书,必蕃成进士。侄必振、必诜、德基、德征、锡恩、德瑞俱领乡荐。皆亲教之,见其成立者也。年七十,以诗酒自娱,尤酷爱花竹,尝语人曰:“纡青拖紫,吾无心焉。坐月醉花,信有之矣。卒年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