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武汉市> 东西湖人物

密昌墀

[公元1852年-1919年]

密昌墀为[公元1852年-1919年]

  密昌墀(1852~1919年),字丹阶,号孑公。汉阳柏泉巨龙岗兰图嘴(今属武汉东西湖)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山西徐沟县知县。密勤于民事,常轻骑简从下乡察访,因而有“密青天”之誉。1899年,奉旨进京,朝见慈禧和光绪,陈述时政得失,评价当代人物,并谓“太后不可不慈,圣上不可不孝”,听者为之动容。次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仓皇出逃西安,路过徐沟,密得召见,力陈两宫出走是不顾社稷安危的失策,同时对义和团颇多诋毁。次日,在慈禧、光绪驻跸的罗村,密看到太监向村民0布匹,即厉声喝斥,并趁机斥责王公大臣的误国,后终以“大不敬”的罪名免职。1901年初夏,八国联军直逼山西,守土者兵溃官逃,省城一片惊惶。密临危受命,代理平定州知州。因安抚官兵、调护人民,成绩卓著,补授绛州州官。几月后,被山西巡抚岑春煊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罢官。密离任时两袖清风,谢绝地方绅民馈赠,卖书还乡。
  此后,密三次婉拒朝廷要员的招聘,隐居乡里,靠教书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在此期间,密目睹乡亲们为水灾所苦,连年向府、厅申报灾情,使家乡人民减免了多年的钱粮。他还通过撰写《水灾启》与编印募捐簿,向三镇的富绅大贾及各慈善团体募捐,然后按照受灾户的实际情况,分发“赈票”,凭票领取口粮和棉衣棉被。有一年,还向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开仓办理“平粜”,救活很多灾民。为了根治水患,倡议修筑平城垸(后称汉城垸),历尽艰辛,多方奔走筹措经费。1919年夏,堤身基本竣工,不料被上游来的洪峰冲垮。他以治水为桑梓造福的理想在生前虽未实现,却赢得父老乡亲的交口赞誉。
  1907年,张之洞下令拆除汉口城垣,修筑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口至江汉路一段),并将地基变价出售,用来赎买“比国租界”地皮。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密不畏权势,肩负绅商重托,先后向张上了“两禀一书”表示反对,强调指出这是“官吏扎台,巧夺民利”,进而责以大义,晓以利害,终于使张收回成命,另行筹款交付比利时,并将修筑后城马路事改为官商合办。随后,密又赞助夏口厅同知冯?,利用拆城旧砖,将堤街(今长堤街)外大观音阁改建为夏口厅高等小学堂(前?口区文化馆,今普通民房),密主持校务,成为?口地区公办教育的创始人。宣统元年(1909年),密曾参与筹建夏口厅劝学所。
  同年,密任湖广咨议局议员。清政府与英、法等国银行团草签借款合同,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送给外人,武汉各界群起反对。密与刘心源、张伯烈作为湖北商办铁路协会代表进京-。密行前表示:“争路不得当以死殉,愿葬大别山上,书‘丹心照千古’为墓碑。”入京后,密等与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严辞辩驳,据理力争,一再要求拒外债、保利权、归商办。几经周折,使借款草约未能批准生效。两路收归国有后,由官商合办,密不占一席,也不荐一人。
  民国成立后,密囿于传统观念,不肯剪辫而在头顶挽一高髻,佯狂自恣,自号?结老道,人称“密疯子”。1917年,应聘为《夏口县志》审稿,不及看到该书印成,即病逝于汉口。
  主要成就
  密长于诗文,有声江汉。底稿多随手散佚,传世者仅有文2篇、诗89首,宦诲之将其置于所编的《汉上消闲集》卷首;众口争传的上张之洞两禀一书,则被收入《夏口县志》。
同年(公元185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