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人物

李颐

李颐为

  李颐(?一1944〕,湖南醴陵县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美国驻印度军0术学校中级军官班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42年春,中国政府应英国的请求,派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各部先后入缅,协同英军作战。4月29日,日军由仰光北上,占领腊戍后,继续沿滇缅公路向中国边境急进,占领了怒江以西地区,包括腾冲、龙陵等县城。中日双方以怒江为界对峙。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的出征因英军未能配合作战而失败。中国远征军因后路被切断,只好经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大部退回云南,小部退入印度,全军损失3/5。
  1943年初中国政府重组远征军,成立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和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分左右两翼沿怒江布防,阻止日军渡江。李颐任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预备第二师(师长顾葆裕,预二师前任师长为陈明仁。预二师是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部队,多次受到军事委员会和蒋介石的表扬)第五团上校团长,率部在滇西漕涧、腾冲北部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为策应驻印远征军在缅北密支那对日作战,发动了腾(冲)龙(陵)战役。日军在腾冲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东至怒江峡谷的惠人桥,都属于日军在怒江东岸后退配备防御的重要据点。日军凭借腾冲城堡的险要和松山要塞,封闭了滇缅公路保(山)腾(冲)驿路进出缅北的交通。此处日军守备兵力为第三十八团,总兵力约6000余人。
  李颐所在的预备第二师被编为右翼军,以攻占腾冲为战斗目标。5月11日,预备第二师全部渡过怒江。6月初,接替桥头、马面关的防务。6月9日,桥头、马面关被日军夺回。16日,李颐在友军的配合下,再克桥头、马面关,并先后攻占明关、固东街。下旬,李颐率部进抵腾冲城郊西北地区。
  腾冲日军在来凤山、飞凤山和城东高地构筑坚固工事。这些据点设置多层铁丝网,居高临下,以火力压制我军进攻。其主力利用坚固的腾冲城墙和华侨修建的坚固屋宇,步步设防。其炮兵则隐蔽布置在城内,不时以火力向我军进行袭击。
  7月初,预备第二师和第一一六师联合攻打腾冲城垣。李颐率部随预备第二师首先攻打制高点来凤山之敌。由于山高坡陡,且无隐蔽,接近日军阵地困难,几次进攻均未成功。于是要求航空兵支援,对来凤山顶敌据点进行扫射投弹,来凤山遂为我军占领。
  我军占领来凤山后,预二师向腾冲城垣西南合围。李颐部由城西门冲入城内,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以战车防御炮、火箭筒、 等对守城日军逐屋争夺。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节节顽抗,以手 、冷 冷炮向我军还击。日军受武士道的影响,宁死不降。我军只有一个个将其击毙,才能占领一房一屋。战斗进展缓慢,每日前进多则二三十米,少则五六米。
  经过45天的激烈战斗,李颐所部伤亡惨重。被围日军虽然处于粮弹两缺的情况下,但仍然凭借城垣及街巷工事据点负隅顽抗。9月13日,预二师攻克龙王庙。李颐在龙王庙东侧民房指挥战斗中,不幸被日军冷 击中,以身殉国。14日,我军采用地道战方才攻下腾冲日军最后一个据点,全歼守敌,取得滇西-战役的第一个胜利。
  李根源做诗纪念李颐:"杀声震地城东门,李颐将军歼寇凶。一战功成死何恨,英灵常慰护腾冲。"1944年11月29日,国民政府追赠李颐为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