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人物

李金德

[公元1920年-1997年]

李金德为[公元1920年-1997年]

  李金德,原名李道兴。男,汉族,1920年7月20日生,河南省罗山县(今湖北省红安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7岁上私塾,两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务农。1930年受革命影响,加入儿童团,放哨、站岗、查路条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被送到县委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尚未结束,即被调任县委书记警卫员。后县委书记调任中共鄂豫皖省委组织部部长,随同到省委,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留在该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11月随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参加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坚持了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随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时调红二十五军军部交通大队任通信员,后任通讯班长。参加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部队到达华阳镇后,因长期艰苦行军作战患重病在老百姓家中养病。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即担任华阳游击队分队长,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后追赶主力部队归队。随部队出秦岭、过渭河、翻越六盘山,驰骋陇南陇东,截断西兰公路,威胁敌人西北后方兰州。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会师后,调任红十五军团部参谋。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1935年12月调红十五军团部机要科任译电员,随军参加东征战役。还在红二十八军、红三十军做过机要工作。1936年夏调到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同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随叶剑英参谋长到西安红军联络处做译电工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任中共代表团译电员。1937年3月调回延安,任中央军委机要科外交组组长,负责中央与西安和其他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地下电台的联络工作。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被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在彭雪枫直接领导下工作,任办事处机要组组长。1938年春由周恩来送到国民党办的译电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先后在武汉、长沙、湘潭、衡阳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做机要工作,任机要组组长。1939年初任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机要科科长,办事处机关党支部书记。1941年1月从桂林撤往重庆。同年春回到延安,进马列学院学习,任支部委员。同年秋调任中共中央机要科副科长,后任科长,确保了党中央机要通讯畅通无阻。1943年秋任周恩来秘书。1945年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2月作为周恩来的秘书参加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任秘书处副处长、机要科科长兼代表团党支部书记。为保证代表团电台同延安随时保持联系,并迅速同八路军总部、北平军调部、苏北新四军军部、中原军区建立直接联系,及时通报情况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后随代表团抵达南京。国共和谈破裂后返回延安。1947年春到山西翼城做土改工作,任县委委员。临汾解放后,任中共临汾市委组织部部长、临汾市总工会主席。建国后,1949年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室副主任兼中央书记处党支部书记、周恩来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政务院机要处处长,政务院机关党组成员、党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保密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编委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副局长。1955年2月至1959年4月任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1959年春调任中共中央-部办公室主任,后任副秘书长。1965年1月至“文革”初期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兼秘书处长、党组成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遵照周恩来指示,负责接待和安排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回国事宜。保证了李宗仁一行安全回到祖国,并陪同他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在主持全国政协日常工作期间,努力加强党中央与党外人士的联系。“文革”期间受冲击。1971年上半年恢复工作,担任中共中央-部负责人。1973年6月被任命为中央-部业务组负责人之一。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地名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右派摘帽子领导小组成员和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同时作为中央-部负责人继续参与领导部里工作。1978年5月至1982年3月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82年离休后,参加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1997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