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蠡县人物

刘晋峰

[公元1926年-2015年]

刘晋峰为[公元1926年-2015年]

  刘晋峰同志,曾用名刘树屏,1926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本县高小读书期间就担任刘家营村抗日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40年3月,年仅14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蠡县三区区委宣传干事,县公安局侦察班长,县六区、二区公安员。1945年2月起先后任河北省津南县公安局秘书、副局长、局长,1948年11月任河北省天津县公安局局长兼检察院检察长,积极参与了摧毁反动组织、实行土改、镇压-等实际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艰苦恶劣的环境和复杂激烈的对敌斗争中,他始终立场坚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鼓舞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建设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政权、迎接天津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5月,刘晋峰同志任天津市南郊区委书记、区长。他带头下乡蹲点,深入群众指导生产,组织成立科学技术推广站,重视提高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全区水稻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合作社运动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1958年9月南郊区并入河西区,他任河西区委书记处书记兼区农委主任,针对大办人民公社热潮中的共产风、浮夸风等问题,积极开展整风整社活动,尽最大努力降低对农业生产的破坏。1962年1月,他任市委近郊农村工委副主任、南郊区委书记,在抓好水稻生产、蔬菜种植的同时,大力发展为农业服务的郊区工业,小站电烙铁厂等一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4年11月任市“四清”分团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市根治海河指挥部一分部副指挥、工程处处长。“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和破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1973年12月复任南郊区委书记后,他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为南郊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1975年2月,刘晋峰同志调任市农委主任、书记,1977年12月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农委主任、书记,1980年6月起先后任副市长、市委副书记,期间曾兼任市纪委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主管或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委关于发展农业的部署要求,参与领导了全市农村改革,为天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下乡蹲点、入户调查的习惯,不打招呼直接到田间地头看庄稼、看水利设施、看农田管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积极组织区县干部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宣讲中央政策,亲自带领区县、公社和村干部到外省市参观考察,在全市推广并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蔬菜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加强对乡镇企业的领导,组织成立市政府乡镇企业指导小组,确立“城乡结合,整体推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乡镇企业发展思路,积极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推动乡镇企业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业、渔业生产,使畜牧业走上规模经营,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在外环线工程中,他负责难度很大的拆迁征地工作,在多次深入农民家中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向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给被占土地的农村乡镇企业项目支持、减免税收等建议,得到四郊农民的一致好评,他们喊出了“外环为农民、农民建外环”的响亮口号,仅用5天时间便完成拆迁征地任务,确保了外环线工程顺利进行。担任市委副书记兼市纪委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期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注重抓好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工作,组织选拔处级干部到区县锻炼。认真抓好分管的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立足工青妇自身特点和联系服务的群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重视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干部有计划地经常开展党的纪律教育。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注意依靠群众做好政法工作,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0年4月,刘晋峰同志担任天津市第八届政协主席和党组书记,1993年6月担任天津市第九届政协主席和党组书记。他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重团结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密切与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的联系,注意发挥政协人才密集的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尽心竭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注重拓宽参政议政领域,定期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工厂、农村进行调研,就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科技进步、住房制度改革、危陋平房改造等建言献策。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积极参与修订多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先后对劳动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几十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民主法制建设。重视做好新中国成立后政协文史资料抢救和海外史料征集工作,组织出版多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为史学研究、参政议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经常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不断探索政协对外交往的新途径。
  刘晋峰同志1998年离开领导岗位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十分关心天津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不顾年事已高,全力支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工作,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刘晋峰同志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七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晋峰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里奋斗不息,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他胸怀坦荡,顾全大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讲求实效。他待人宽厚,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他生活朴素,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自己、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天津市委原副书记、副市长,天津市第八届、九届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晋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2月25日7时29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8岁。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5年)去世的名人: